十九世紀以來,新興的中國知識階層出了幾位學貫中西的巨人,如嚴復、胡適,而錢鍾書可能是這一脈在二十世紀最後一位代表人物。錢鍾書家學淵源,不但古文根柢深厚,不到二十歲就替父親捉刀代筆,為國學大師錢穆作序,而且博聞強記,學貫中西,每習歐洲語言,皆從該語言的經典著手,學德文讀歌德(Goethe),學法文讀拉伯雷(Rabelais),學意大利文讀但丁(Dante),其積學之富,令人歎為觀止。錢鍾書又以《圍城》等小說屹立文壇,夏志清教授的《現代中國小說史》並闢專章討論他的文學創作成就。
這麼一位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天才,卻在文革浩劫中慘遭摧折。雖然錢鍾書還有《宋詩選註》、《管錐編》等學術著作問世,但是以他的學問和才具,若能恣意揮灑,成果當遠遠不止於此。
八0年代之後,錢鍾書逐漸受到中外學界的重新肯定,一股錢鍾書熱愈燒愈旺,隱然有「錢學」成形之勢;多少人到了北京,都要慕名前往三里河的錢宅一訪。然而,對照錢鍾書一生─青年意氣風發,惜墨如金;中年身處鋪天蓋地的鬥爭浪潮中,立說無著,美志不遂;晚年即使有意創作,也有時不我予之憾 ─ 這股熱鬧的背後,卻是無可奈何的苦勞,無可言喻的靜默。
湯晏先生受過專業史學訓練,且與錢鍾書夫婦書信往來達二十年之久,浸淫之深,查證之詳,用功之勤,文筆之暢,在在令所有相關著作相形失色。
......(更多)
......(更多)
......(更多)
钱锺书在序言里说出了选宋诗取舍标准大致如下:押韵的文件不选;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不选;大模大样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有佳句而全篇不太匀称的不选;当时传诵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不选。
据钱基博自传载:“5岁从长兄子兰先生受书,9岁毕《四书》《易经》《尚书》《毛诗》《周礼》《春秋》《左氏传》《古文翼》,皆能背诵,10岁伯父仲眉公教为策论,课以熟读《史记》《储氏唐宋八大家文选》,自13岁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圈点七过。”钱锺书幼年读写什么书,我们可以间接从钱基博的教育推测出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