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诺夫斯基这本著名的小册子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精神史(观念史)作品之一,也是跨越美术史与思想史的一次激动人心的探险之旅,其主旨是探讨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贡布里希曾在悼念潘氏的文章中指出:“思想与图像、哲学与风格之间的关联,这是一个难题,远远超出了图像志的界限。”破解这一难题正是潘氏毕生的追求,也是他创立现代图像学的出发点。
在本书中,潘氏将中世纪盛期的哥特式建筑与同一时期的经院哲学进行对比,以证明无论是哥特式建筑还是经院哲学,都在一种共同的“精神习性”的控制下,创造了相似的风格特征。此书出版之后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他的冒险之旅给人们展示了一番别样的风景,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对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而言。
......(更多)
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1968),出生于德国汉诺威,1921年进入汉堡大学参与创立艺术史系,1934年因纳粹上台移居美国,先任教于纽约大学,后进入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新成立的历史研究所,直至退休。他一生都在探索图像与观念的关系,其思想不仅奠定了现代图像学理论,也对整个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史学者,使艺术史学科受到世人尊敬。英国学者肯尼斯•克拉克把他描述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史家”。其代表作有《图像学研究》《理念》《丢勒的生平与艺术》《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早期尼德兰绘画》《视觉艺术中的意义》《西方艺术中的文艺复兴与历次复兴》等。
陈平,1954年出生,江苏南京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为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著有《李格尔与艺术科学》《外国建筑史》和《西方艺术史学史》,译有李格尔的《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德沃夏克的《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等西方美术史学名著十余部,主编“美术史里程碑丛书”。
......(更多)
......(更多)
首先,它要求全面达到“无所不包”的程度,通过综合与排除两种手段,寻找出一个十全十美的终极建筑设计方案。 第二个特征是“同样层次的部分,部分中的部分,统统按照其所在的层次,来排列组合出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同一个逻辑层次”上的所有元素都能让人们感觉它们是处于同一个“阶级”的成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