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和《所谓东林派人士的思想》两部分构成,书中以李贽、戴震等人及东林派人士为重点,对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的变化与发展作了比较深入的解剖。
本书的意图就在于从不得不屈折转变为自由。对欧洲既不是抵抗也不是追随。既然接受了“近代”这个概念,那么索性使它扎根于亚洲。如果要在本来和欧洲异体的亚洲看透“近代”,那就只有上溯到亚洲的前近代,并在其中找到渊源。也就是说,以亚洲固有的概念重新构成“近代”。
出自对“近代”的屈折感,我遂以中国思想作为研究对象,我的本心是希望由此亲自认识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固有的或本来的历史价值。本书就是这种摸索或试验的一个过程。
......(更多)
溝口雄三,1932年生于名古屋市。195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科。1967年名古屋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修毕。
历任埼玉大学教养部助教授,教授;一桥大学社会学部教授;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教授,放送大学客座教授。
文学博士。专攻中国思想史(宋~近代)。
......(更多)
绪言/7
序 章 围绕中国式近代的渊源的讨论/9
一 开端的话/9
二 “私”的主张及其社会背景/13
三 君主观的变化/18
四 天理一人欲、公一私的新关系/22
五 围绕着李卓吾的评价/28
六 围绕着阳明学的评价/36
七 关于中国思想史上的近代/44
上论 明代后期的思想转换/55
导 言/55
第一章 生活于明朝末期的李卓吾/58
第一节 拒受虚构的“理”/58
自己性命之道——本来和自然——渴望真正的“理”
第二节 发自自然的“不容已”/74
纲常的立场——“不容已”的论争一无善无迹——异端的自觉
第三节 透视处于人的本源之中的“理”/98
出家剃发——人间的湿润——“穿衣吃饭”之理——世间法之外的远见
第二章 理观的再生——从“无”向“真”/128
第一节 破除定理的秩序观/128
王龙溪的无善无恶论一“无”中的“大同”——真是真非
第二节 导出形而下的“理”/151
李卓吾的无人无己之学——分析出民之“私”——“真空”的形而下的实存
第三节 “真空”的思想史的意义/169
从“无”向“真空”的轨迹——因自然的转质而发生的朱子的自然法的转换——宋学的乐观主义的破绽
附节《童心说》及其周围/185
下论 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展开/211
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继承和屈折/211
第一节 从“穿衣吃饭”向“公货公色”之理/211
童心说的走向——东林派对无善无恶的批判
第二节 转换期的思想龃龉和继承/231
两个视点——两个政治构图——排斥中的继承
第二章 《明夷待访录》的历史地位/253
一 绪言/253
二 从民本思想的脱胎/257
三 从君民一元的专制向“富民”分权的专制/261
四 黄宗羲思想在其以后的发展/266
第三章 清代前期新理观的确立——从“克已复礼”解的展开来看/274
第一节 宋学的人性论的破绽/275
——颜元、李塨的克己解
第二节 提出社会的相关之理/290
——戴震的克己解
第三节 明清思想相继展开的一个纵断面/304
——明代后期的克己解
第四章 中国自然法的特质及其展开/322
第一节 异于欧洲自然法的中国自然法的特质/322
围绕着朱子自然法的亚洲的性格和超越的性格——天理自然中的本来和合当
第二节 中国自然法的展开状态/335
郭象、朱子、吕坤的自然法——戴震的自然法
——围绕着中国自然法在近代的残照和对它的评价
前近代期主要思想家年里表/355
后语/358
译后记/362
序言/367
一/371
二/387
二/396
四/414
五/439
六/467
七/490
八/508
结语/523
......(更多)
事实上,沟口在自己的研究中遇到的真正阻力就在这里。他发现进入西方思想体系内部建构反西方的叙事策略, 与按照西方的思想体系解释和改造自己历史的囮策略一样,都不能真正与中国原理相遇。当西方被潜在地规定为“世界”的时候,中国的特殊就只能是西方前提下的特殊,那些超出了西方原理而无法解释的中国“经验”,就不可能作为原理被认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