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友邦还是敌国?

友邦还是敌国?
作者:李永晶
副标题:战后中日关系与世界秩序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8-03
ISBN:9787208137622
行业:其它
浏览数:3

内容简介

十年旅日观察的思想结晶。

作者求学日本多年,对日本的政治、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他的中日双重文化背景,能够克服学界对中日问题的一些惯常看法,深入到双方尤其是日本近现代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深处,梳理演化日本当代的意识形态。

充满张力的概念辨析。

本书试图在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动过程中,重新思考中日关系。作者拈出“友邦”与“敌国”这组具有冲突意味的概念,作为全书试图解析与超越的对象。

“以日本为方法”的独特思考方式。

作者有意将观察角度置于日本内部,力求将日本作为中国自我认识的方法。这种视角不只是对沟口雄三等日本政治思想史学者“以中国为方法”的颠倒,更是一种理论创新。本书“以日本为方法”,最终指向的却是以中国为本位的立场,并以此展开对历史认识、东亚秩序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

当我们直面中日两国彼此的认知差异时,会发现日本恰恰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他者”眼光。从政治思想、学术研究、政治制度等方面入手,了解日本如何理解中国、了解日本的政治理念、了解当代日本人对世界的想象,有利于中国有效地重塑“日本认识”,从而优化与日本的交往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思考东亚世界秩序的未来。

----------------------------

李永晶在东京大学从本科到博士毕业,受过非常扎实的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训练,也是中国学术界为数不多的对日本有深刻了解的青年学者。在我看来,他的这部探讨“二战”后的中日关系与世界秩序的著作,是目前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中极为难得的力作。——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李永晶在东京大学留学十年,对日本的历史、文化、政治不仅有学术的深入考察,而且有非常感性的、直接的感受。这本书是他多年观察与思考的结晶,许多篇章极具深意,既有学术分量,又有敏锐的问题意识。——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更多)

作者简介

李永晶,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曾任汕头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社会理论、近代国际关系史等。著作有《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正眼看世界》与《东京留学记忆》;另有译著《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福利国家的社会学》(合译)等。

......(更多)

目录

自 序 如何超越国家间的敌友认识?

导 论 中日关系与世界认识

一、 中日两国的相互认识:他者的视角

二、 东亚民族国家的特质

三、 认识世界秩序形成的方法

第一章 战后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一、 新视角:非对称性及其历史起源

二、 非对称性的结构:历史与现实的交错

三、 世界认识的重建

第二章 现代日本的民族主义:自我认同的历史与逻辑

一、 民族主义视角的交错

二、 尊王攘夷:天皇制民族主义的起源

三、 战后天皇制民族主义与历史认识

四、 天皇制民族主义与“无责任体系”

五、 民族主义视角的再反思

第三章 现代日本的右翼:何谓民族精神?

一、 日本右翼与国家的品格

二、 新视角:日本的右翼与右翼的日本

三、 日本右翼的思想根源:普遍主义的精神结构

四、 右翼思想的启示

第四章 现代日本的政治结构:谁在决定外交政策?

一、 两种“民主主义”的冲突?

二、 国民的权力:日本新闻媒体的功罪

三、 日本民主政治的结构:政党与政府

四、 民主制度与对外政策

第五章 现代日本的国民主权:地方自治的视点

一、 日本地方政府的行政改革

二、 日本地方政府的定位

三、 地方政府的改革理念

四、 地方自治的实践:事例分析

五、 日本的政府理念与国民主权

第六章 现代日本的东亚认识:“东亚共同体”的理念与困境

一、 寻找东亚的公共性

二、 两种亚洲认识的对立

三、 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与中国认识

四、 “东亚共同体”与中日关系

第七章 东亚世界秩序新论:危机与新生

一、 再论中日关系

二、 东亚传统世界认识的失范

三、 东亚民族国家的困境

四、 东亚普遍主义的重建

结 语 面向世界:超越“战胜—战败”的思考

一、 世界史中的两种“战后”认识

二、 “世界国”的自我认识与实现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为个体精神史断章的中日关系论

......(更多)

读书文摘

日本正在“灌输错误史观”并非仅仅是历史问题的一种表现,因为历史观的对错与否仍然有着可以讨论的空间。真正的问题在于,日本特定的历史认识方式与现代国家战略——即“摆脱战后体制”、“成为正常国家”——有着紧密的同构性。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