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末葉,東西方同時出現兩大劇作家,英國的莎士比亞跟中國的湯顯祖,兩人才情相當,遭遇卻大相逕庭。隨著大不列顛日不沒國的聲威,如今,莎士比亞成了西方文明的代表。湯顯祖卻因中國傳統崑曲的沒落,而逐漸為人所遺忘,其畢生代表作《牡丹亭》的演出,更成了空谷足音,難窺全本真貌了。
2004年海峽兩岸三地關心崑曲未來的文化界人士,在小說家白先勇號召之下,因應時代精神,就湯顯祖原著,重新編排《牡丹亭》一劇,賦予其嶄新生命,是為青春版《牡丹亭》。
本書內容除收錄青春版《牡丹亭》劇本、曲譜與相關演出照片之外,並由兩岸三地知名學者專文撰述湯顯祖事蹟、明清以來《牡丹亭》演出回顧,乃至青春版改編精神及時代意義等,並配以新舊圖片、版刻插畫近百幀,可說是《牡丹亭》一劇前所未見的歷史全記錄,也是被列為「聯合國文化遺產」的崑曲生命力的汩汩再現!
[目錄]
出版緣起/王榮文
序文 大夢何嘗醒/許倬雲
【美麗的古典】
玉茗堂前朝復暮──湯顯祖與《牡丹亭》/鄭培凱
《牡丹亭》的魅力/朱棟霖
《牡丹亭》與蘇州/周秦
明清《牡丹亭》文獻選錄
一九一一年以來《牡丹亭》演出回顧/吳新雷
圖片選輯
【春春的現代】
牡丹亭上三生路──製作「青春版」的來龍去脈/白先勇
捕捉愛情神話的春影──青春版《牡丹亭》的詮釋與整編/張淑香
圖片選輯
青春版《牡丹亭》劇本(上中下)
《牡丹亭》曲譜選錄
參考文獻
編後感
......(更多)
16世紀末葉,東西方同時出現兩大劇作家,英國的莎士比亞跟中國的湯顯祖,兩人才情相當,遭遇卻大相逕庭。隨著大不列顛日不沒國的聲威,如今,莎士比亞成了西方文明的代表。湯顯祖卻因中國傳統崑曲的沒落,而逐漸為人所遺忘,其畢生代表作《牡丹亭》的演出,更成了空谷足音,難窺全本真貌了。
2004年海峽兩岸三地關心崑曲未來的文化界人士,在小說家白先勇號召之下,因應時代精神,就湯顯祖原著,重新編排《牡丹亭》一劇,賦予其嶄新生命,是為青春版《牡丹亭》。
本書內容除收錄青春版《牡丹亭》劇本、曲譜與相關演出照片之外,並由兩岸三地知名學者專文撰述湯顯祖事蹟、明清以來《牡丹亭》演出回顧,乃至青春版改編精神及時代意義等,並配以新舊圖片、版刻插畫近百幀,可說是《牡丹亭》一劇前所未見的歷史全記錄,也是被列為「聯合國文化遺產」的崑曲生命力的汩汩再現!
作者簡介
白先勇,1937年生,廣西桂林人。小學時代起,即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慶生活,後隨父母遷居南京、香港、台灣,建國中學畢業後入成功大學,受到夏濟安等人所辦《文學雜誌》影響,重考進入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大學時代曾和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等創辦《現代文學》雜誌,後又創辦「晨鐘出版社」。1965年獲得碩士學位後,任教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教授。著有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現文因緣》、《樹猶如此》等;短篇小說集《謫仙記》、《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與長篇小說《孽子》等。其寫作方式吸收西洋現代文學寫作技巧,融合中國傳統表現方式,描寫新舊交替時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於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之感。近年盡心於傳統戲曲薪傳工作,推廣崑曲不遺餘力,同為兩岸三地文化界所感佩。
......(更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