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否理性地思考和行动,决定了他的幸福和快乐程度。
理性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很多人认为即使没有解决教科书中逻辑问题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认为理性与情感相矛盾,会降低我们的生活情趣。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人能够脱离理性而很好地生活。理性帮助人们分辨真实与虚假,告诉人们如何采取最好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需求,这种思维过程对个体生活非常实际和有用,重要性远超其他事情。本书给予理性极高的地位,认为理性是人类具备的最重要的价值之一,而且逻辑和情感都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
人们要做到理性,不但要持有与现实相适应的信念(理性的信念),还要最大化地实现个体目标(理性的行为)。若想实现理性的信念和行为,人们需要相应的策略与知识,这些都不是人类先天就具有的天赋,而是文化上的发现,需要后天学习。阅读本书就是你通过学习提升理性能力的第一步。
在这薄薄的一册小书中,理性心理学奠基人基思·斯坦诺维奇清晰、简洁、重点突出地:
·介绍了对于理性的最新分类,以及工具性理性和认识性理性的概念。
·区分了狭义理性和广义理性(前者仅仅探讨人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后者则对个体追求的目标和需求进行评价)。
·介绍了认知科学中的理性大争议(人类违反最优的决策规则,是进化而来的适应性行为,还是亟需改善的缺陷)。
·提出了认知双重加工理论(它调和了理性大争议双方的观点)。
·提出了元理性(使用理性判断来批判和校正理性自身)。
本书既可以作为大学必修课、选修课的教材,也是决策科学领域研究者的必备参考书,更是每个想提升自己生活和工作质量之现代人的必读书。
......(更多)
基思·斯坦诺维奇 (Keith E. Stanovich)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心理学和人类发展科学荣誉退休教授,也是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的前研究主席。
他的研究领域是推理和阅读的心理学机制。他著有200多篇科学论文和7部书。在一项对于论文引用率的调查中,斯坦诺维奇位列引用率最高的50位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也是25位最高产的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诺贝尔奖致辞中也多次引用斯坦诺维奇的研究成果。
斯坦诺维奇获奖无数。他于2012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终身成就奖,也是唯一两次获得国际阅读协会颁发的阿尔伯特 J. 哈里斯奖的学者。
斯坦诺维奇著有畅销书《这才是心理学》(另名《对"伪心理学"说不》),该书被全球4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采用。他还著有《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机器人叛乱:在达尔文时代找到意义》《决策与理性》和《理性与反省心智》等书。
译者简介
施俊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教授。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毕业,长期从事组织行为学和决策领域的研究。
......(更多)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理性思维及行为:关于什么是真实的以及如何行为的问题 // 1
第2章 决策制定:行为的理性 // 8
期望值和主观期望效用 // 9
期望效用的公理化方法 // 14
无关情境及选择的公理 // 16
占优策略:确定性原则 // 19
排除情境的影响:独立性公理 // 23
现状的神奇吸引力:禀赋效应 // 42
更多的反常现象:偏好反转及过程不变性 // 44
调和原理 // 46
选择中的偏好构建观点 // 50
结果偏见 // 52
总结及启示 // 54
第3章 判断:信念的理性 // 60
贝叶斯定理 // 62
概率的问题:对基础比率的忽视 // 65
忽略P(D/~H)// 71
对知识校正的过度自信 // 81
概率推理的其他问题 // 86
认识性理性的其他方面:假设检验和可证伪性 // 103
总结和意义 // 107
第4章 我们的决策有多差:理性大争论 // 110
理性大争论 // 112
被试在四卡片选取任务中表现的其他解读 // 114
对合取谬误的其他解释 // 120
对忽视基础比率现象的其他解释 // 122
对知识校正领域过度自信现象的其他解释 // 124
对概率匹配现象的其他解释 // 126
对演绎推理中信念偏见的其他解释 // 127
对框架效应的其他解释 // 134
平衡改良主义者和过分乐观派的观点 // 139
理性思维的个体差别 // 144
第5章 解决判断和决策领域的争议:一种双重加工的解释 // 150
双重加工理论 // 151
进化最优与工具性理性 // 156
调和社会改良主义者和过分乐观派的立场 // 158
启发式的不利和良性环境 // 160
总结和结论 // 169
第6章 元理性:好的决策会自我校正 // 171
评价决策:价值和意义的作用 // 173
元理性:评价我们的一阶需求 // 175
元理性:集体性行动 // 182
元理性:对理性原则适用性的质疑 // 186
总结和结论 // 192
参考文献
......(更多)
当受测者并不知道先前的结果时,他们找不到促使自己继续参与赌博的一个迫切原因。大多数受测者并没有意识到,无论先前的结果怎样,自己都将有充足的原因继续参与赌博。因而,由于缺乏这样一个破势他们继续参与赌博的显而易见的原因,再玩一次对他们来说就是缺乏吸引力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