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尤为独特、复杂、迷人的文学“局外人”
《天才雷普利》《卡罗尔》《列车上的陌生人》作者帕特里夏•海史密斯文学手稿首度披露
全球独家收录《卡罗尔》初稿
诺奖得主彼得•汉德克挚爱推荐:“我受到了一位真正伟大作家的庇佑。”
* 一个“不规矩”女孩的回忆:“我不想要被人拥有。”
* 位列《时代周刊》犯罪小说大师榜首,20世纪类型小说开创性的代表人物。
* 知名导演争相改编影视作品,诸多影史经典幕后的天才写手。
* 母女关系的别样创痛,“美国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 透过一个“局外人”的视角,讲述了一部欧美文学与文化圈的回忆史。
在美国文坛,帕特里夏•海史密斯是一个尤为独特的名字。她以天才少女的姿态闯入文坛,第一部长篇小说就被希区柯克翻拍成同名电影《列车上的陌生人》,用笔名出版的半自传小说《卡罗尔》是美国同性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而深入探问读者内心黑暗面、有过多个电影版本的《天才雷普利》更是超越了类型小说的范畴,跻身伟大文学的行列。
海史密斯身后留下了8000多页日记和笔记,本书由她的编辑耗时数十年精心编校,并配以从未公开过的私人照片及档案文件。帕特基本上一直用两种叙事记录自己的生活:日记详细描述了她紧张的、时而痛苦的个人经历,笔记则帮助她把这些经历进行理性加工,并构思自己的写作。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根据帕特的居住地点划分为五个时期,从最初的美国时期,到辗转欧洲各地的中年岁月,再到她在瑞士的暮年。日记和笔记的条目相互交织、紧密相连,笔记和日记各成一体,分开阅读也不成问题,但对应起来阅读,才能获得对她全面的认识——用帕特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一个作者,终其一生都在隐藏故事中取材自她个人经历的部分,那么她的小说会更容易让我们远离作者,而不是引领我们走近她。
世人更熟悉海史密斯晚年避走欧洲、离群索居的孤僻形象,但这些文字也展现了她年轻时开朗、乐观又充满抱负的一面。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一名作家,帕特都是迷人而复杂的,在这些文字里,她留下了自己热烈而精彩的人生,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如何摆脱自己的出身、对抗社会的偏见,进而用写作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除了帕特本人的生活和创作,读者也得以窥见当时欧美文化圈的风流盛况——透过帕特这个“局外人”的视角,获得从未有过的独特体验。
这并非一本自传作品,写作自传的过程,必然是在回溯过去,往往经过精心编辑,从某一特定的视角再现往事,而这些日记与笔记记录的则是一段仍在进行的当下的人生,就像两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她的生活和工作,让读者看到——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帕特里夏•海史密斯是如何成为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
媒体/名人推荐:
“一部了不起的杰作。海史密斯对自我和他人的观察都是如此尖锐。整本书都很出色,但前几章尤为特别。关于年轻时代的纽约生活,它们是我读到过的观察力最敏锐、最富有活力的描述!”——《纽约时报》
“编辑大胆地决定把日记和笔记条目交叠在一起,环环相扣……海史密斯独特的个人书写,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自画像之一。”——《纽约书评》
“……对她的‘想象力的乐园’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迷人探索……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虔诚的读者还是历史学家,都会流连忘返。”——《出版人周刊》
“少有作家能如此深刻地揭示人类心灵的阴暗面。”——《旗帜晚报》
“她的写作完全得益于她的态度:用一根钢针直面世界。”——《镜报》
“孕育忧郁的诗人。她创造了一个独属于她的世界——一个幽闭的、非理性的世界,每次踏入其间,我们都会感到一种个人的危险。”——格雷厄姆•格林
“海史密斯和她笔下的主人公一样离经叛道、怪诞不经,而她似乎并不介意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J.G.巴拉德
“喜欢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小说让我感到一种负罪感。后来我意识到,这种负罪感并非来自阅读惊悚小说,而是来自她巧妙地让读者认同凶手的方法。她是一位伟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犯罪小说家。”——帕慕克
“紧张、黑暗、引人入胜:真希望我能写出《天才雷普利》这样的小说。”——萨拉•沃特斯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就像牡蛎一样神秘……她的小说超越了道德的局限,超越了任何体裁的限制,强有力地影响了读者,让他们感到不安。”——珍妮特•温特森
“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像她那样的人,满是问题又充满智慧,令人沮丧又饱受挫折,享受着孤独的荣光。这本书是一个时代的写照,一段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漫长的讲述,而你从未以这样的角度去观望过那段岁月。”——艾琳•迈尔斯(艺术家)
“我是多么热爱海史密斯。她的写作让我大开眼界。”——吉莉安•弗琳(《消失的爱人》作者)
......(更多)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美国女作家,一九二一年生于美国得州沃斯堡,六岁时随父母迁居至纽约,曾就读于纽约的朱莉亚•里奇蒙高中与巴纳德女子学院。她的第一本小说《列车上的陌生人》于一九五一年由大导演希区柯克改编为电影,一鸣惊人。一九五五年出版的《天才雷普利》更是奠定其在类型文学中的至高地位。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作品以犯罪小说及短篇小说为主,她常年旅居欧洲各地,在欧洲受 欢迎的程度远胜于美国。近年来,随着评论家不断发掘其作品的内涵,她身后的声誉甚至比生前还高。在数年前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50位最伟大的犯罪小说作家中,帕特里夏•海史密斯仍高居榜首。
海史密斯擅写人物之异常的心理状态,步步为营、幽微复杂,气氛往往如乌云罩顶,对善恶的界定也常常与其他犯罪小说大异其趣。她的作品总量不多,但以“雷普利系列”为代表的独特风格,得到诸多纯文学名家——如格雷厄姆•格林、朱利安•西蒙斯和乔伊斯•卡洛•欧茨的高度评价。同时, 这些小说以其强烈的画面感和震撼力吸引着众多电影从业者,大导演明格拉、文德斯和电影明星阿兰•德龙、马科维奇、马特•达蒙、裘德•洛都是她的忠实书迷, 他们协力创制出的前后几个“雷普利电影”版本,都成为脍炙人口的影史经典。
......(更多)
前言
1921—1940年: 早年生活
1941—1950年: 纽约的青春,以及不同的写作方式
1951—1962年: 往返于美国和欧洲之间
1963—1966年: 英格兰,定居的诱惑
1967—1980年: 回到法国
1981—1995年: 在瑞士的暮年
帕特·海史密斯的社会大学:国际女性密友圈
致谢
海史密斯生活和创作大事年表
语种说明
日记编纂说明
书目索引
参考书目
图片权利
......(更多)
今晚和巴菲在一起,如我所愿。大约五点到达,她给了我一对漂亮的袖口——镶着褐砂石的黄金袖扣。非常大。然后我们接上欧文.D&比利什么的&去参加斯皮维的周年纪念会。然后回家了。我没有恋爱。连渴望恋爱都说不上。康期特布尔描述得真对,巴菲始终“衣冠楚楚”,真该死。
1942/5/7 可能有女孩在等你,黑暗中的亲吻,低语着爱的承诺,公园里阳光照着湖面上的天鹅,我有工作,他们也有工作,永远大胆而自由地挥舞旗帜,历史不断重复,英俊的男孩遇见可爱的女孩,都追逐着美好的爱情,终成眷属。也许一切都会朝最好的方向发展,但我不这么想。我永远不会。我眼里的世界就不是那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