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了印刷字体,从形制、体制到印制的演进过程,以及对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和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还可以了解到一九四九年来中国政府对文字改革和字体设计的关注与投入,及全国仅有的做字单位 “一所三厂”不断尝试改革的成功与失败。 本书更专业地陈述字体设计的艺术规律和知识,让读者认识到字体设计人,以及他们从事的艺术活动的价值,认知到文字的审美和功能应用,使人们对汉字之美有全新的理解。 通过对这十几位字体设计师的采访纪实,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作为个人,映衬出新中国印刷字体发展进程的历史轨迹。读过此书,才懂得感激文字,敬畏文字!
浏览全书,可让我们了解中国印刷造字活动近一百年的时间跨度,明白近代中国印刷文字创造的由来、现状和发展进程。更让我们有幸聆听到像谢培元、钱震之等极少数国宝级字体设计大师的字韵遗音。他们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质,将汉字的 “笔形、结构、灰度”掌握得恰到好处,创造了新报宋、 清刻体、宋一体、华文楷体、华丰仿宋、小姚、楷体…… 广泛应用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辞海》等各种文化载体,改变了中国这个汉字大国却需从日本引进印刷字体的历史。也让我们认识了朱志伟、倪初万、齐立、陆华平、柯炽坚等第二代字体设计人以及北大方正字体创作团队,他们一方面对文字执着传承,一方面不拘泥于固化模式,以字体美学认知和人性化的阅读观,设计出提高阅读速度的新字体。朱志伟创作了适合大众阅读的“博雅宋”; 倪初万的 “水柱体”, 以及他由生活经验转化为创作灵感,创作出个性生动的标题字等。文中的采访,让你感受到他们甘于寂寞,对文字充满情感,忍受劳动价值不被认同,忘我的创作历程。读后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充满感激。
......(更多)
廖洁连女士获纽约大学颁授硕士学位后,曾于美国与香港出任艺术总监及设计师,现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廖洁连的设计作品多次在香港及海外作个人及团体展出,其平面设计及设计教学方面的卓越表现,获香港理工大学颁授Presiden's Awards for Achievement in Research and Scholarly Activities 奖项,而立年获颁发的设计奖项超逾四十个,其中包括一九九六年度WhitePaper两项金奖及一九九九年度ThinkCLICK 两项金奖,有关作品于idea,Tokyo,Type Directors Club,Art Directors Club,USA及Hong Kong Designers Association发表,并获HK Heritage Museum 及Osaka City Museum收藏。
近年,廖洁连专注于“中文字体设计”及“香港杂志设计三十年的发展和变化”等研究项目。
......(更多)
前言——————————————廖洁连
序一——————————————吕敬人
序二——————————————杉崎真之助
序三——————————————安尚秀
序四——————————————Uta Schneider
字体设计基本知识
新一代字体作品
中国字体设计人
60 朱志伟:“汉字字体有太多内涵,跟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社会风尚,以至人的内心世界,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位中国人都应为汉字感到自豪,我也时常为自己创作的字体感到骄傲。”
80 钱焕庆 :“先要练这三个手指头的劲力,拿着一把刀,什么草稿都没有,
要刻出字来, 那个字,就火柴棒大。”
92 谢培元 :“一个人每天只能设计四个字。一个人最少要设计几年才完成。问题来了,第一天设计的和第一千天设计的, 不统一了。”
110 余秉楠:“友谊体是当年东德送给中国一九五九年国庆十周年的礼物。这套字体的命运,是很惨的。”
126 柯炽坚 :“我相信,俪宋体是世界上第一套繁体汉字外框字,终于在香港研发成功!”
140 倪初万:“我始终就是一个想法:字体更人性化一 些,就是对生命更加关注一些。”
156 齐立:“当设计师看到自己设计的字体出现在各种场合,逐渐
被大众所接受、所运用,心中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快乐。”
168 邹秀英:“字变得飞起来,感觉很活泼。那个点呢,我就用了一颗心,新鲜点嘛。”
182 徐学成:“我的宋体字, 应用了仿宋写法, 风格饱满, 更加秀气。”
192 周今才:“我们现在的情况很糟糕、 很糟糕, 真的很糟糕!”
206 钱震之:“我是深感痛心。我这辈子跟字拜拜了,但还是很关心的。”
220 陆华平:“现在我们的感觉是有一点吃力不讨好,字体设计的发展要看以后的市场趋势,好一点的话,还有生存的空间。”
236 附录
246 跋
......(更多)
德国莱比锡他们把写字作为基础课,很有道理。字写好了,以后学别的专业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但是现在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写字,只喜欢画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