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沒有散文行世資歷的張大春,六年前接下《讀者文摘》的專欄邀請,起因於他願意學習前輩梁實秋先生當年在該刊主持的專欄「字詞辨正」,藉著重新辨識文字,寫字詞源起故事,同時為這個時代沒落的漢字文化盡力。
張大春認字說字,卻從來不只是文字。對他來說,字如人生,有開始也有過程;人與字相逢,就有了與文字的情感。五十歲時張大春寫下《認得幾個字》,如今年屆花甲再寫文字,回顧與字交織的人生往事,情感更顯豐厚。裡面有他對文字文化的情感,也有他回首故舊人世的深情。 「書寫,最重要的就是對生活經驗的感受力。」對張大春來說,許多字不只是表意、敘事、抒情、言志的工具,在探討、翫味之時,他習慣回到最初學習或運用這些字詞的情境之中──那些在生命裡稍縱即逝的光陰、那些被現實割據成散碎片段的記憶、那些明明不足以沉澱在回憶底部的飄忽念頭、那些看似對人生宏大面向了無影響的塵粉經驗──全部重新經歷一回;不只看見每個字的來歷,也看見自己的過去。
當字與人相遇,每個字都是風景。它們曾經鮮活過的痕跡,留存在詩詞文本與時人心中,凝聚出不同時代的樣貌,由一代代惜字的人們一一揭露、鑽探,最後銘記下來。到了張大春筆下,化作本書四十六篇寫自身與字詞相遇到相知的散文,並於每篇文末再延伸十道與主題相關的選擇題,無論作為自我挑戰或趣味猜謎,都能感受到文字的無窮魅力。
......(更多)
張大春
1957年出生,山東濟南人。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作品以小說為主,已陸續在臺灣、中國大陸、英國、美國、日本等地出版。
張大春的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的陷阱,從而產生對各種意識形態的解構作用。在張大春的小說裡,充斥著虛構與現實交織的流動變化,具有魔幻寫實主義的光澤。八○年代以來,評家、讀者們跟著張大春走過早期驚艷、融入時事、以文字顛覆政治的新聞寫作時期、經歷過風靡一時的「大頭春生活周記」暢銷現象、一路來到張大春為現代武俠小說開創新局的長篇代表作《城邦暴力團》,張大春堅持為自己寫作、獨樹風骨的創作姿態,對臺灣文壇起著現今仍難以估量的影響力。
《聆聽父親》入選中國「2008年度十大好書」,《認得幾個字》再次入選「2009年度十大好書」,成為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作家。近作為《送給孩子的字》、《大唐李白:少年遊》、《大唐李白(二):鳳凰臺》、《大唐李白(三):將進酒》、《文章自在》等。
......(更多)
序:見字如見故人來
壹、見自我
別害怕!每個字都是文言文/禮是禮、貌是貌,因貌而知禮/無所用心,不如博上一把/人若寬心不怕肥/醉裡乾坤大/歧路之羊何其多/賽季開門/人生勇敢果艱難/病字仍需識字醫/一個小宇宙/魔與騙的欺迷之障/紛紜眾說到繁春/應知癡字最深情/天下的媽媽一樣說/一字多少周折/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貳、見故人
關於龍,我們有些誤會/英雄不與常人同/蛇龍百變豈虛與?/認栽?認認這個災/信不信由你/慈悲的滋味/母,除了偉大,還有很多/咬牙切齒說分明/食之為德也,美矣/瘦比南山猴/冰與寒,漫長的歷程/提壺醒眼看人醉/相鄰兩字是天涯/風中之竹開口笑/旅字的長途旅行/工夫就是真功夫/幽默之餘妙趣多/相鄰幽菌亦天涯
叁、見平生
你甚麼控?我讚了!/愛的光譜何其寬廣?/一個親爹天下行/養生之道道無窮/落籍東風不藉春/神,不假外求/鬼是人的無知?/蹄痕猶在鞭風裡/一絲鼻息萬般情/非說清楚不可/甘心說得甜滋味/老有所歸
附錄:我讀與我寫
......(更多)
如来,就好像来了一样。什么来了?就说是每一个字背后所启迪的生命记忆来罢。对任何人来说,生命只走过一回;但是字却将之带回来无数次----只要你愿意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