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20世纪初巴黎风华,令任何风格都黯然失色!
力求完美的译本,周克希先生殚精竭虑之作!
佚失半个世纪之久伽里玛珍贵原版插图!
野兽派大师凡·东恩斑斓呈现逝去时光!
开创意识流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作者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痛感“幸福的岁月是逝去的岁月”,开始写作《追寻逝去的时光》。他借助于不由自主的回忆,将逝去岁月的点点滴滴重现在读者眼前,使时间在艺术中得以永存:沙龙、戏院、海滨以及文人雅士、倩女俊男的君子好求式的生活,20世纪初巴黎浪漫的随之一一展现。
......(更多)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但从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他的气质内向而敏感,对母亲的依恋,对文学的倾心,为以后的创作埋下了种子。他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在熟悉日后作品中人物的同时,看穿了这个社会的虚幻。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痛感“幸福的岁月是逝去的岁月”,开始写作《追寻逝去的时光》。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中写成的这部巨著,犹如枝叶常青的参天大树,屹立于文学之林的最高处。他借助于不由自主的回忆(无意识联想),将逝去岁月的点点滴滴重现在读者眼前,使时间在艺术中得以永存。
周克希,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曾从事黎曼几何研究与教学。一九八四年起翻译文学作品,先后译有《三剑客》、《王家大道》、《追忆逝水年华(节本)》、《包法利夫人》、《小王子》等小说,与人合译作品有《基督山伯爵》、《追忆似水年华(第五卷)》等。
凡·东恩(Van Dongen,1877-1968),出生于鹿特丹郊区,就读于鹿特丹皇家艺术学院,二十多岁时到巴黎定居,他是二十世纪“野兽派”画家的代表之一。他注重画面的开式感,拒绝用明暗对比来塑造立体效果,以鲜明强烈的接近于平涂的大色块来构成画面,充分显示出色彩的独立表现力。他也是名躁一时像画家,创作有《比利时国王莱奥波尔德三世》等肖像画。
......(更多)
……我们爱上一个女人,无非就是将我们的一种精神状态投射到她的身上;因而这个女人是否出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状态是否深刻。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在我们身上激起的热情,往往会使我们心灵深处最隐蔽、最个性化、最细微、最本质的东西上升到意识的层面来;而和一位出类拔萃的人谈话,甚至充满敬意地凝视他的作品,纵然能使我们感到愉悦,却未必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我刚过了一个老年人的元旦,它不同于年轻人的元旦,不是因为它没给他们带来新年礼物,而是因为他们已经不相信有新年这回事了。新年礼物我收到了,可并不是能让我喜欢的礼物,并不是吉尔贝特的信。但我毕竟还年轻,我可以给她写信,向她诉说我孤独的眷眷之情,以期唤起她同样的情感。步入老境的可悲,在于人老了就提不起兴致写这样的信了,他们知道写了也没用。
我心想,这种爱情早晚要以发疯、杀人或自杀告终,想到我还没见过他,我俩的友谊却已经在我心中这么至关重要,而留给这友谊的时间又这么短促,我不禁哭了起来,我这是为这友谊,为等着他的不幸一掬伤心之泪,就好比我们有一个至爱的人,人家刚告诉我们他已身罹重病、来日无多,我们自然会悲痛不已一样。
即使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来看,我们谁都不能构成人人眼中都一样的物质整体,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的社会人格,其实是别人的思想创造出来的。
其实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至少是不可认识的,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永远受到我们自身的情欲的歪曲。世界不是一个,而是成千上万;“每天清晨有多少双眼睛睁开,有多少人的意识苏醒过来”,便有多少个世界。因此,要紧的不是生活在这些幻觉之中并且为这些幻觉而生活,而是在我们的记忆中寻找失去的乐园,那唯一真实的乐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