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走出中世纪

走出中世纪
作者:朱维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8-08
ISBN:9787508690841
行业:其它
浏览数:68

内容简介

作者在这本早年一气呵成并经过晚年增订的代表作中,展现的是一个学者的不凡学识和才气勃发,以及日臻完善的“晚年定论”,可以看出他的学问在时间的长河中,如何汇流成海。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敏锐多元的探索视野和妙语连珠的流畅文字,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的理念,系统探讨和发人深省的研究思辨,对中国历史及古代思想如何或者是否走出中世纪,书中有着独到地阐述,充分显示作者不仅把握中国历史昨天、前天的学术修养,更体现其关怀人类社会今天、明天的人文精神。本书初刊至今30多年,影响持久不衰,亦曾被译为英文,广泛流传。后经作者校订原作,增补大量内容,并从更能彰显历史时空连续性的角度,调整编次,从而成为较初刊更加完整精到的名家名作。

朱维铮先生的经典之作大多已断版数年,此次全新结集,共出八种(《走出中世纪》《走出中世纪二集》《音调未定的传统》《壶里春秋》《求索真文明》《中国经学史十讲》《论孔子》《壶里春秋二集》)。全套作品由朱先生的高足精编精校整理完成,新锐设计师操刀设计。内文版式舒朗,封面简洁现代,希望打破以往版本对朱先生作品“高头讲章”的定位,使他极富问题意识和批判性的观点为更多普通读者所知。

......(更多)

作者简介

朱维铮(1936—2012),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生前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从教52年。200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眼光独到,笔锋犀利,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是19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治学范围涵盖中国经学史、中国史学史、中国近代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等多个领域,已刊论文及讲演录二百余篇,著作十余种,主持整理、编选和校注重要典籍近百种,《走出中世纪》等翻译成英文出版,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更多)

目录

增订本小引

初版序

英文版序

走出中世纪

——从晚明至晚清的历史断想

匪夷所思

——世纪更替中间的哲人怪想

利玛窦在中国

楔子

利玛窦圆梦

怎样“劝化中国”?

是“拓荒”么?

渗入王学开拓的空间

“慢慢来”的策略

目的与手段的倒错

关于《利玛窦中文著译集》

利玛窦与李卓吾

徐光启和晚明史

晚明的西学领袖

何以不能称学派?

利玛窦和徐光启

晚明“天学”的轴心

技术救世的成败

附:《历史上的徐家汇》代序

给魏忠贤“造神”

“红夷大炮”

南明史的一部力作

十八世纪的汉学与西学

“空白”引出的疑问

答疑的难点

古老学术史的倒演

王学与西学

尊朱抑王的奥秘

南国汉学家的反应

汉学与西学的相关度

中世纪特色的回光返照

隔膜的心态

汤若望与杨光先

所谓《不得已》案

满清首任钦天监正

帝师生涯

杨光先发难

传教士内哄

满洲权贵支持更愚昧一方

南怀仁怎样告倒杨光先

关于清初的“中国礼仪之争”

“真理学”、“清官”与康熙

“一介不取”?

满清盛世的“小报告”

年羹尧与汪景祺

附:汪景祺《功臣不可为》

戮心的盛世

附:上引《乙丙之际箸议第九》部分译意

和珅案

附:清嘉庆四年正月十五宣布和坤二十大罪的上谕

在中世纪晚期的《三国演义》

讲史小说岂是信史?

满洲文盲权贵的教科书

荒谬的关羽崇拜

由清宫到民间的“三国戏”

“你能抵挡他么!”

马纯上和匡超人

《儒林外史》成书于乾隆初说

“以公心讽世之书”

马二先生说“举业”

文坛流氓匡超人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跋几份“反洋教”揭帖

历史的孔子与孔子的历史

假孔子与真孔子

近代三种假孔子

“假作真时真亦假”

信言有征见真实

阳明学在近代中国

——由晚清至民国的政见史札记

关于早年章太炎

——章太炎著作按语一束

《明独》

《读<管子>书后》

《译书公会叙》

《视天论》

《茵说》

《公言》

《原变》

《与梁鼎芬绝交书》

《<客帝>匡谬》

《征信论》

《驳<箴膏肓评>三书叙》

《<社会学>》

《序<革命军>》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原学》

《革命之道德》

《无神论》

《论诸子学》

《衡三老》

《悲先戴》

《哀后戴》

《与人书》

《复吴敬恒函》

《代议然否论》

《<齐物论释>序》

关于晚年章太炎

——就“五四”后章太炎思想的札记

唯物史观在中国萌芽形态的历史考察

——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中世纪将复归吗?

——《知识价值革命》提出的疑问

......(更多)

读书文摘

(范文程)由于目睹满族统治者文化低,囿于民族畛域,于汉族逐鹿方式及心态手段均欠了解,因此他选择《三国演义》作为后金贵族的启蒙教科书,似乎不难理解。……直到雍正初,这时满族的汉化程度已很深了,但《三国演义》仍被贵族们奉作政治教科书

康熙将朱熹抬得比孔子还高,致使在十七世纪末,著名理学家陆陇其敢于声称,只有朱熹才懂得孔孟“圣道”,做学问只要读朱熹的书,就算到家了。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