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京大学女教授戴锦华在美洲、欧洲以及台湾地区的一些名牌大学访学的过程中撰写的一部思想新著。书中既有对比较文学的反思,也有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重新审视,还有对文化学、电影学、和自我内心的不断追问。其体裁虽采用名人访谈的形式,但她显得更灵活。其话话显得更有“平民”意味。用她的一些学生的话说,她不但具有一种观照“平民”的文化精神。还拥有一种拯救妇女的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她在国内外。尤其是在北大获得成千上万的学生的爱戴。应该说,这也不足为怪。
......(更多)
......(更多)
目 录
犹在镜中(代序)
1、清醒的立场
学术自传
文化研究的描述与立场
文学批评种种
福柯、权力与“游戏”
女性主义与文化研究
萨特与知识分子角色
文学、哲学一议
2、电影史的文化精神反思及其他
学术转型与文化思考
反思80年代
历史断裂与原画复现
学术“近代热”及其他
电影理论与文化研究
“现代性”讨论与电影史
理论资源及反思
女性主义与电影史写作
电影、文学与个人习惯
3、都市文学、文学批评和知识分子角色
都市、都市文化与“革命”
历史与现实
关于“都市”的话语
90年代文化与文学
“代”文化与文学
文学体制与文化格局
知识分子身份
西方知识分子与中国文化现实
4、革命 意识形态・文化研究
“五月风暴”与现代世界
意识形态批评与中国批评空间
“缸中之脑”与面对现代噩梦
5、女性主义:文化立场、性别经验与学术选择
中国女性主义与女性学,昨天和今天
女性文学?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和“女儿”
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
女性写作
性别研究及其困境
性别的差异与本质主义
个人经验与女性主义立场
附录1、对话录: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
女性写作脉络与男性视点
反诘
个人化写作与女人的“被看
对反诘的反诘
女性空间的争论
附录2、四人谈:面向挑战的文化批评
文化批评与理论立场
再读《渴望》
构造“个人”与社会转型
附录3、四人谈:漫谈文化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
“现代性”讨论及其他
广告研究与文化语境
关于“世俗化”的质疑
广告与社会机制
跨国资本与广告表象
“命名”与“断裂”
现代性话语与二项对立式
“别人”和“自己”的故事
对80年代文化的一种检讨
......(更多)
在我看来,相当代中国文学始终是写在‘家国之内‘,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启蒙与救亡’的主题、‘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所有文化的主流话语都在否定‘个人‘的可能。“ 【党/国家/集体所塑造的意识形态无所不在,个人无法逃离】
我所未曾预料到的是,回顾以往有时会成为一件很有杀伤力又残酷血腥的事。杀伤力与残酷血腥给人暴力的印象但却最足以形容这真是件很有杀伤力又残酷血腥的事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