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张君劢以一篇《人生观》的发布,激起了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又称“科玄论战”)。这场论战所涉及的问题,即科学与人文、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哲学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论辩中,张君劢被丁文江斥为“玄学鬼”,此实为张氏之深深误解。之前及之后,张君劢均大倡科学研究在其时中国的建立与发扬,而张氏见解之深远实在超山时人,故在此误解。论战之后十余年《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刊布,此书集张君劢于1931年至1935年所作之二十余篇文字,总结张氏在论战爆发十年的心路历程,这些文字可视为张氏将论战中之稳痛发而为对科学精神之更深刻阐发及对中华人民族存绪之际文化路向的清醒见地。今日读是书,可为重估张君劢学术思想之整体提供重要契机;由张氏其人被误解之一段现代学术史公案,庶几可见时思想界之总体思维趋向以及张君劢坚执学术信念的可敬可佩。
......(更多)
......(更多)
绪言
凡例
卷上 学术思潮
一、学术界面之方向与学者之责任
二、中国新哲学之创造
三、科学与哲学之携手
四、人生观论战之回顾
五、思想的自主权
六、当代政治思想之混沌
七、德国经济学之特点
八、中外思想之沟通
九、东西政治思想之比较
十、《五十年来德国学术》序
十一、黑格尔之哲学系统与国家观
十二、黑格尔之哲学系统及其国家哲学历史哲学
十三、关于黑格尔哲学答张真如先生
十四、再与张真如先生论黑格尔哲学
卷下 民族复兴
十五、中华新民族性之养成
十六、从东北热河的失陷说到复兴民族的责任
十七、民族复兴运动
十八、中华民族复兴之精神的基础
十九、历史上中华民族中坚分子之推移与西南之责任
二十、覆王吉占(恒)论广西居民来源书
二十一、中华历史时代之划分及其第三振作时期
二十二、山西对于未来世界战争之责任
二十三、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之复兴
二十四、常燕生《德意志民族自由斗争史》序
编者跋
......(更多)
古代文化國家如埃及,如巴比倫,久已不能生存,中國有四千年曆史,還能保其文化,這是他族所沒有,實在是民族的光榮。中國人善於退守,也善於進攻,看人家勢力強盛時,便退服一隅,不敢稍動,可是乘人家實力衰落時,便借機發動,以圖恢復,這固然是中國人的優點,但同時也是弱點,因為這樣便易於馴服,不善於反抗。
但就現在情形來講,中國人對於本國的情形,多數已忘掉了,尤以留學生為最甚。英國學者R. H. Tawney說到中國后,詢問中國大學教授,對於自己的鄉村制度、鄉村組織,都茫然不能答覆,但一提到紐約的市政如何,巴黎的市政如何,則又頭頭是道。這種數典忘祖的現象,實在奇怪之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