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心理学

心理学
作者:[美] 戴维·迈尔斯
译者:黄希庭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13-12
ISBN:9787115338914
行业:学术研究
浏览数:190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戴维•迈尔斯的《心理学》是美国众多大专院校心理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本书译自第9版。

全书共分15章,涵盖了普通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的故事、对心理科学的批判性思考、心理的生物基础、意识与心理的双通道、天性—教养与人类的多样性、人的发展、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与语言、动机与工作、情绪应激与健康、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学等。这些内容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批判性地思考了各种心理学的科学发现,反映了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戴维•迈尔斯充分发挥了其在心理学写作方面无与伦比的才能,将科学的严谨性和人文的宽泛性巧妙地结合,兼具感性和理性,能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心理学知识。第9版尤其注重批判性思考和学习方法。每章在每个主要部分一开始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在每个小节结束部分还提出了自问和自测的试题,便于读者检查学习效果,并且能将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之中。本书适合心理学专业的广大师生,同时也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编辑推荐】

全世界有800万人在学习的迈尔斯《心理学》,数十年亚马逊排行第一的心理学教材。黄希庭教授主译,全国18位心理学教授通力合作,历经3年之力作。大开本单栏排列,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完备的教学设计,以问题引导读者阅读,以回顾启发读者思考和应用,以特写和批判性思考专栏拓展知识面,增强记忆。同时《心理学》(第9版)加入了许多插图、名人名言、漫画等,读来形象生动,饶有趣味。

【专家推荐】

在美国,心理学导论性教科书品种繁多,竞争激烈。其中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在近半个世纪以来不断修订再版,被公认为经典;而迈尔斯的这部《心理学》则是近年来最为畅销的新锐。两部顶尖之作能够先后被引进中国,且得到高质量的翻译、出版,这无疑会对中国的心理学教育和普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

戴维•迈尔斯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优雅雄辩的文辞在整个心理学界无人可比。他撰写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和社会心理学教材都无一例外极为畅销。

——菲利普•津巴多,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心理学与生活》作者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中,教材建设改革是一个重要环节。过去我国高校的大多数课程都是一门课程使用一种教材。现在许多高校基础课的教学大多实行一门课程使用多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模式。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引进国外的一些优秀心理学教材是有必要的。迈尔斯著的《心理学》是一本颇受读者欢迎的心理学专业基础课教材,也是我们讲授普通心理学的优良教学参考书。

——黄希庭,西南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导;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更多)

作者简介

作 者

[美] 戴维•迈尔斯(David Myers),1942年生,美国密歇根希望学院(Hope College)心理学教授,国际著名心理学家。迈尔斯著述颇丰,已出版17部著作,包括经典且畅销的教科书《心理学》《心理学精要》《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纲要》等。迈尔斯在30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包括《科学》《美国科学家》《美国心理学家》和《心理科学》等。他同时还致力于把心理学知识介绍给普通读者,在近50种科学杂志上撰写专栏,包括《今日教育》《科学美国人》等。由于迈尔斯在研究和写作上的突出贡献,曾获得众多奖项,包括美国心理学会的“高尔顿•奥尔波特”奖、美国脑和行为联合会的“杰出科学家”奖、美国人格及社会心理学分会的杰出服务奖以及2011年美国科学院的总统奖,等等。迈尔斯热爱运动,常年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天中午都会打篮球,他还是希望学院校篮球队的粉丝。

译 者

黄希庭,1937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岭市下陈村,1956年浙江省温岭中学毕业,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1967年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副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六届专家组成员教育学科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委员会成员,全国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学科组召集人,重庆市高等学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已出版教材、专著、译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含合作、合译)。四本教材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两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012),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0),获中国心理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2011)。现任西南大学资深教授,心理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士,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和心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

......(更多)

目录

简要目录

译者序 iii

前 言 v

引言  心理学的故事 1

第1 章 对心理科学的批判性思考 15

第2 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 47

第3 章 意识与心理的双通道 81

第4 章 天性、教养与人类的多样性 125

第5 章 人的发展 161

第6 章 感觉与知觉 211

第7 章 学 习 265

第8 章 记 忆 297

第9 章 思维与语言 341

第10 章 智 力 377

第11 章 动机与工作 411

第12 章 情绪、应激与健康 455

第13 章 人 格 509

第14 章 心理障碍 545

第15 章 心理治疗 581

第16 章 社会心理学 613

附录 自测题答案  660

参考文献 671

详细目录

前 言 v

引言

心理学的故事 1

什么是心理学 2

心理学的起源 2

心理科学的发展 5

当代心理学 6

心理学的重大问题 7

心理学三大分析层面 8

心理学的分支 10

第1 章

对心理科学的批判性思考 15

心理科学的重要性 15

我们早就知道吗?后见之明偏差 16

过度自信 17

科学态度 18

批判性思维 20

心理学家如何提问和作答 20

心理学的科学方法 21

描 述 22

相 关 25

实 验 30

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推理 33

描述数据 33

做出推论 35

心理学的常见问题 38

第2 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 47

神经网络 48

神经元 49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换 51

神经递质如何影响我们 51

神经系统 55

外周神经系统 55

中枢神经系统 56

内分泌系统 58

脑 60

探索工具 60

低水平的脑结构 62

大脑皮层 66

大脑两半球 72

完整大脑的半球差异 75

第3 章

意识与心理的双通道 81

脑与意识 82

认知神经科学 82

双重加工 83

睡眠与梦 87

生物节律与睡眠 87

人为什么要睡觉 92

睡眠障碍 95

梦 97

催 眠 101

事实与谬误 102

催眠状态的解释 104

药物与意识 107

依赖与成瘾 107

精神性药物 108

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 116

濒死体验 119

第4 章

天性、教养与人类的多样性 125

行为遗传学:预测个体差异 125

基因:我们的生物蓝图 126

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 127

气质与遗传 131

遗传力 131

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 133

新的前沿学科:分子遗传学 134

进化心理学:理解人类的天性 135

自然选择与适应 135

进化的成功有助于解释相似性 136

关于人类性行为的进化论解释 137

父母与同伴 141

父母与早期经验 141

同伴影响 143

文化影响 145

文化间的差异 145

文化的历时变化 146

文化与自我 146

文化与儿童养育 148

不同群体间发展的相似性 149

性别的发展 150

性别的天性 150

性别的教养 151

关于天性与教养的思考 153

第5 章

人的发展 161

胎儿期的发展和新生儿 161

孕 育 161

胎儿发育 162

反应能力很强的新生儿 163

婴儿期和儿童期 165

生理发展 165

认知发展 167

社会性发展 174

青 春 期 182

生理发展 183

认知发展 184

社会性发展 187

成人初显期 190

成 年 期 191

生理发展 191

认知发展 196

社会性发展 199

对两大发展主题的反思 205

连续性和阶段性 205

稳定性和变化性 205

第6 章

感觉与知觉 211

感觉世界:基本原理 212

阈 限 213

感觉适应 216

视 觉 218

刺激输入:光能 218

眼 睛 218

视觉信息加工 221

颜色视觉 224

听 觉 226

刺激输入:声波 226

耳 朵 227

失聪与聋人文化 230

其 他 感 觉 232

触 觉 232

痛 觉 233

味 觉 236

嗅 觉 237

知觉组织 240

形状知觉 240

深度知觉 241

运动知觉 244

知觉恒常性 244

明度恒常性 246

知觉解释 247

感觉剥夺和视觉恢复 247

知觉适应 249

知觉定势 250

知觉与人类因素工程 252

是否存在超感知觉 255

超感知觉的观点 255

是前兆还是借口 256

用实验来检验超感知觉 257

第7 章

学 习 265

我们如何学习 265

经典性条件反射作用 267

巴甫洛夫的实验研究 267

对巴甫洛夫概念的延伸和扩展 272

巴甫洛夫给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275

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 277

斯金纳的实验研究 277

强化程式 280

对斯金纳概念的延伸和扩展 283

斯金纳给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285

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 288

观 察 学 习 288

班杜拉的实验研究 290

观察学习的运用 290

第8 章

记 忆 297

记忆现象 297

研究记忆:信息加工模型 298

编码:信息的输入 300

我们怎样编码 300

编码的内容 303

贮存:信息的保持 308

感觉记忆 308

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 309

长时记忆 309

信息在大脑中的贮存 310

提取:信息的获取 316

提取线索 316

遗 忘 319

编码失败 320

贮存消退 321

提取失败 322

记忆建构 325

错误信息和想象效应 326

源头遗忘症 328

辨别真实记忆与错误记忆 329

儿童目击证人的回忆 331

受虐记忆的压抑或建构 332

改善记忆 336

第9 章

思维与语言 341

思 维 341

概 念 342

问题解决 342

决策与判断 346

信念偏差 352

语 言 355

语言结构 355

语言发展 357

我们什么时候学会语言 357

思维与语言 363

语言影响思维 363

无语言的思维 366

动物的思维与语言 368

动物有思维吗 368

动物有语言吗 369

第10 章

智 力 377

智力是什么 377

智力是单一的能力还是几种特殊能力的综合 378

智力与创造性 381

情绪智力 383

智力在神经学上是可测量的吗 384

智力评估 386

智力测验的起源 387

现代心理能力测验 389

测验编制原理 390

智力的动态性 394

稳定还是变化 394

智力的极端情况 396

遗传和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398

遗传影响 398

环境影响 400

智力测验分数的群体差异 402

偏差问题 406

第11 章

动机与工作 411

动机的概念 412

本能与演化心理学 412

驱力与诱因 413

最佳唤醒 413

动机的层次 414

饥 饿 415

饥饿生理学 416

饥饿心理学 419

性 动 机 423

性心理学 425

青少年的性 427

青少年怀孕 427

性取向 429

性与人类价值观 436

归属需要 437

工作动机 439

人事心理学 441

组织心理学:激发成就动机 446

第12 章

情绪、应激与健康 455

情绪理论 455

情绪的具体表现 457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458

特定情绪的生理共性 459

特定情绪的生理差异 459

认知与情绪 460

情绪的表达 463

觉察情绪 463

性别、情绪与非言语行为 466

文化与情绪表达 468

面部表情的功能 470

情绪的体验 471

恐 惧 471

愤 怒 474

快 乐 476

两种心理现象:适应与比较 480

快乐的预测因子 482

压力与健康 483

压力与疾病 484

生活中的压力事件 486

压力与心脏 488

压力与疾病的易感性 489

促进健康 493

压力应对 494

压力管理 498

第13 章

人 格 509

精神分析观 510

探索潜意识 510

新弗洛伊德派和心理分析理论家 514

测量潜意识 515

对精神分析观的评价 516

人本主义观 520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 520

卡尔•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521

评价自我 522

对人本主义观的评价 522

特质观 524

探索特质 524

测量特质 526

大五因素 527

对特质观的评价 529

社会认知观 531

交互影响 531

个人控制 533

测量情境中的行为 536

评价社会认知观 536

探索自我 537

自尊的益处 538

自我服务偏见 538

第14 章

心理障碍 545

心理障碍概述 546

心理障碍的定义 546

对心理障碍的理解 547

心理障碍的分类 548

心理障碍的标定 549

焦虑障碍 552

广泛性焦虑障碍 552

惊恐障碍 552

恐惧症 553

强迫障碍 553

创伤后应激障碍 554

对焦虑障碍的解释 555

心境障碍 557

重度抑郁障碍 558

双相障碍 558

对心境障碍的解释 559

精神分裂症 566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566

精神分裂症的出现和发展 567

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 568

人格障碍 572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572

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理解 572

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574

第15 章

心理治疗 581

心 理 治 疗 581

精神分析 582

人本主义疗法 584

行为疗法 586

认知疗法 589

团体与家庭治疗 591

评估心理治疗 593

心理治疗有效吗 593

不同治疗的相对有效性 596

评价替代疗法 597

各种心理治疗的共同点 598

心理治疗的文化和价值观 600

生物医学治疗 601

药物疗法 601

脑刺激 604

精神外科疗法 606

生活方式的改变 607

心理障碍的预防 608

第16 章

社会心理学 613

社会思维 613

把行为归因于个人或情境 614

态度与行为 616

社会影响 619

从众与服从 620

群体影响 626

个体的力量 630

社会关系 631

偏 见 631

攻 击 636

吸 引 643

利他主义 649

冲突与调停 651

附录 自测题答案  660

参考文献 671

......(更多)

读书文摘

当依恋关系受到破坏时成人也会痛苦不堪。无论是由于死亡还是分离,因为失去了伴侣,随之会产生一系列的不安情绪,接着是深深的痛苦悲哀,最后是情感上的漠然,随即恢复正常生活。即使那些很久没有感情刚离婚的夫妇,有时也会惊讶于他们想接近前妻或前夫的愿望。我们不太可能在短短的一瞬间破坏那种亲密长久的依恋关系。解除依恋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

有些挫折事件会是重大应激的来源。失败和丧失是两种常见的挫折类型,带来很大的应激。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