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间濮上,郑卫之遗,却非靡靡之音
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
◎ 编辑推荐
☆ 作者的影响力丨本书编述者冯梦龙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大家最熟悉的是他写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除“三言”外,他还有《古今谈概》《 情史类略》《太平广记抄》等三十余种小说、戏曲、笔记等著作传世。在中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 明代民歌的特色丨明代民歌在当时风靡流行的情况,从时人记载即可看出,所谓“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民歌以抒写男女爱情生活和社会生活状貌为主,大都生动活泼、率直真切。冯梦龙认为民歌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率直真切——正如其在《叙山歌》里所说:“且今虽季世,而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则以山歌不与诗文争名,故不屑假。苟其不屑假,而吾藉以存真,不亦可乎? 抑今人想见上古之陈于太史者如彼,而近代之留于民间者如此,倘亦论世之林云尔。若夫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其功于《挂枝儿》等,故录《挂枝词》而次及《山歌》。”
☆ 附录三篇综述文章的价值丨本书附录里附有明清民歌研究专家关德栋和赵景深二位先生的三篇综述文章,是对“挂枝儿”“山歌”“夹竹桃”三种民歌曲牌的综合性研究,有非常大的学术价值,对读者阅读和理解明代民歌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 内容简介
本书收冯梦龙编述的《挂枝儿》《山歌》《夹竹桃》民歌三种。《挂枝儿》《山歌》为作者当时所收集和整理,《夹竹桃》则是其拟山歌、采用“顶针”的方式而创作。冯梦龙认为民歌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率直真切——正如其在《叙山歌》里所说:“且今虽季世,而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则以山歌不与诗文争名,故不屑假。苟其不屑假,而吾藉以存真,不亦可乎? 抑今人想见上古之陈于太史者如彼,而近代之留于民间者如此,倘亦论世之林云尔。若夫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其功于《挂枝儿》等,故录《挂枝词》而次及《山歌》。”书后附有关德栋和赵景深二位先生的三篇综述文章,是对“挂枝儿”“山歌”“夹竹桃”的综合性研究,可供读者参阅。
◎ 名人推荐
《民歌》的优点在于:抒写的“是真境”,所以它们“自有真趣”,是“天地间自然之文”。
——关德栋
《夹竹桃》的曲调,基本上是八句,所谓“三句山歌一句诗,中间四句是新词”是也。……我想四字句瘦瘠,仿佛竹叶,七字句丰腴,好像盛开的桃花,把四句四字句夹在四句七字句当中,就像夹竹桃似的,可能曲调名由此而起。
——赵景深
......(更多)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苏州人。一生著作颇丰,除世人熟知的“三言”外,还有《古今谈概》《情史类略》《太平广记抄》等三十余种小说、戏曲、笔记等著作传世。对民间俗文学尤其是民间民歌的收集整理和创作也是不遗余力。其科举不第、在家著书立说之时,经常出入苏州的酒楼茶坊,对下层生活接触较为频繁,这为他收集民间民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他的《挂枝儿》《山歌》民歌集就是在当时收集和整理出来的。
......(更多)
Ο 挂枝儿
私部一卷
欢部二卷
想部三卷
别部四卷
隙部五卷
怨部六卷
感部七卷
咏部八卷
谑部九卷
杂部十卷
Ο 山歌
叙山歌
卷一私情四句
卷二私情四句
卷三私情四句
卷四私情四句
卷五杂歌四句
卷六咏物四句
卷七私情杂体
卷八私情长歌
卷九杂咏长歌
卷十桐城时兴歌
Ο 夹竹桃
Ο 附录
......(更多)
私窥 是谁人把奴的窗来破。眉儿来,眼儿去,暗送秋波。 俺怎肯把你的恩情负,欲要搂抱你,只为人眼多。我看我的乖亲也,乖亲又看着我。
调情 娇滴滴玉人儿, 我十分在意,恨不得一碗水吞你在肚里。日日想,日日捱,终须不济。大着胆,上前 亲个嘴,谢天谢地,他也不推辞。早知你不推辞也,何待今日方如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