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本身就很奇怪。作者公开声称交流是不可能的。他要我们放弃交流的幻想,断言:“我认为,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放弃交流的梦想,同时又保留它激发出来的好处。我们说,把交流当做心灵共享的观点是行不通的。”又说,“我们永远不可能像天使一样交流,这是一个悲惨的事实,但又是幸运的事实。”他研究的是交流的失败,所以他说:“交流是两颗脑袋借精细无误的符号手段产生的接触。
......(更多)
......(更多)
译者前言
中译本序
序论 交流的问题
交流的历史真实性
“交流”意义的多样性
厘清20世纪20年代的论战
二战以后的技术话语和治疗话语
第一章 对话与撒播
1.1 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对话和爱欲
1.2 《对观福音书》中的撒播
第二章 一个错误的历史:招魂术传统
2.1 基督教根源
2.2 从物质到精神;17世纪的“交流”
2.3 19世纪的招魂术
第三章 走向更加强有力的精神视野:黑格尔、马克思和克尔恺郭尔
3.1 黑格尔论承认
3.2 马克思(对洛克)论货币
3.3 克尔恺郭尔的匿名
第四章 生者的幻象与死者的对话
4.1记录与传输
4.2 作为与死者交流的诠释
4.3 死信
第五章 追求真正的联系,弥合鸿沟的桥梁
5.1 唯心主义与人的壁垒
5.2 骗局还是接触?詹姆斯论心灵研究
5.3 伸出手去触摸人:电话的奇怪声音
5.4 广播:作为撒播(和对话)的广播
第六章 机器、动物与外星人:林林总总的不可交流性
6.1 图灵的测试与爱欲的不可超越性
6.2 动物与非人动物的感应
6.3 与外星人的交流
结语 手拉手
构成交流的鸿沟
接收者的特权
交流的阴暗面
触觉与时间的不可压缩性
附录 妙语摘抄(原书附录)
译后记
......(更多)
1930年代的整个十年……在这期间,法兰克福学派的许多德国籍犹太人移居美国,他们生产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大众媒介具有何种社会意义?对这一问题的典型态度——认为它提供了相对无害的娱乐,或认为它是塑造社会意识的强大产业——都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P35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