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冲击》是托夫勒奠定声名之作,《未来的冲击》的出版也标志着未来学进入美国文化的主流领域。在社会的剧变下,短暂性的讯息不断袭扰人类的感觉,新奇性的事物不断撞击人类的认知能力,而多样化的选择则不断搅乱人类的判断能力。当人类无法适应这三股联袂而来的变动刺激时,便导致了变动的疾病:未来的冲击。未来冲击的大风暴此前早已席卷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人一提起“未来”便为之色变。他们患了“未来的恐惧症”,开始逃避“未来”,盲目地走回“过去”。在未来的袭击下,他们开始退却,拒绝介入社会。嬉皮避进荒野之地,流落到孤岛,不愿再食人间烟火,宁愿去过着一种“单纯而愚昧”的生活。他们开始抽大麻烟,因为神经麻痹之后便不会再去想到未来。他们追求销魂的高潮经验,因为这种高潮经验可使其忘我。他们走向神秘主义,因为神秘主义可使他们返回过去的幽远之乡。
......(更多)
阿尔文·托夫勒,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1928年10月8日出生于纽约,纽约大学毕业,1970年出版《未来的冲击》,1980年出版《第三次浪潮》,1990年出版《权力的转移》等未来三部曲,享誉全球,成为未来学巨擘,对当今社会思潮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托夫勒的妻子海蒂也是知名的未来学者,两人多次合作著述,2006年5月,两人的最新作品《财富的革命》全球同步出版。
......(更多)
前言/VIII第一部分 永恒的死亡/001 第一章 第800个世代/003 手足无措的访客 断绝的时代 第二章 加速的推进力/010 时间与变动 地下城市 科学技术为动力 作为燃料的知识 状况之流 第三章 生活的步调/020 未来的人 持续时间观 短暂性的概念第二部分 短暂性/027 第四章 一用即弃的社会/029 纸制的结婚礼服 突然消失的超级市场 非永久性的经济 可移动的运动场 组合性的娱乐宫 租赁革命 暂时性的需要 流行的机器 第五章 新游牧族/041 300万英里俱乐部 瑞典的弗拉门戈舞曲 向未来移民 自杀者与搭便车者 垂头丧气的迁移者 归巢本能 地理意味的消失 第六章 人:组合性的人/052 介入的代价 人类关系的持续期 匆促的欢迎 未来的友谊 工作日的朋友 新员工与离职者 人的出租 如何舍弃故友 需要多少朋友? 训练孩童的迁移适应力 第七章 组织:即将来临的“特组织”/067 天主教徒、集团与咖啡聚会 组织的剧变 新“特组织” 层级组织的崩溃 层级组织的超越 第八章 信息:动的形象/082 崔姬及K介子 弗洛伊德的浪潮 畅销书的低潮 精炼的讯息 奔跑中的莫扎特 半文盲的莎士比亚 艺术:立体主义与动态主义 神经系统的投资第三部分 新奇性/099 第九章 科学的轨迹/101 新海底宝藏 阳光与人格 海豚之声 生化工厂 预先设计的人体 临时性的器官 体外器官 排斥变化 第十章 经验的塑造者/119 心理的原料 空中侍女 体验工业 模拟的环境 栩栩如生的环境 健全的经济学 第十一章 破裂的家庭/129 母性的神秘 流线型的家庭 亲生父母与职业抚育父母 公社家庭及同性恋父亲 否定“爱”的因素 临时婚姻 婚姻的轨道 自由的要求第四部分 多样性/143 第十二章 选择过多的起因/145 风格化产品 电脑与教室 同性恋电影 第十三章 亚文化的崛起/155 科学家与证券经纪人 娱乐专家 年轻人的街区 结婚族 不自由的野蛮人 第十四章 生活形态的多样性/1G3 飞车党与知识分子 生活方式的制造者与微小英雄 生活方式的工厂 生活方式模式的力量 过剩的自我 自由的社会第五部分 适应性的限度/175 第十五章 未来的冲击:生理层面/177 生活变化与疾病 对新奇性的反应 适应性反应 第十六章 未来的冲击:心理层面/188 过度刺激下的个人 感觉的袭击 信息的超负荷 决定的压力 未来冲击的牺牲者 未来冲击下的社会第六部分 生存的策略/203 第十七章 应对明日/205 直接的应对 个人的安定领域 按状况分类 危机顾问室 中途之家 过去的共同社会 未来的共同社会 世界宇宙的壮观 第十八章 未来的教育/222 工业时代的学校 新的教育革命 组织的攻击 昔日课程之现状 教材的多样性 技术系统 未来主义的策略 第十九章 控制技术的发展/240 工业技术的反动 选择文化方式 晶体管与性 科学技术的检查机构 环境的侦察机构 第二十章 社会未来主义的策略/250 技术中心主义的死亡 计划者的人性化 时间的幅度 预想中的民主制度
......(更多)
未来的文盲 赫伯特·塞尔乔伊(Herbert Cerjuoy)简要地指出:“新的教育学必须教导每个人精细地区别知识,判断其真实性,必要时改变范畴,由具体转为抽象,由抽象还原为具体,以一种新观点观察问题……总之,这是自我教育的方法。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而是那些从未学习‘如何学习’的人。”
考虑到今天一些年轻的激进派与技术官僚同样带有一种极其有害的超人治国论的色彩,下面这个事实就更具有讽刺意味:他们代表工人、黑人和学生要求民主,但当他们诅咒官僚政治并要求”分享民主制“的同时,他们自己却常常试图控制他们所代表的那些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