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纷乱复杂的政治历史环境中,邵氏兄弟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专注于资本原则、市场需求,在其12年经营史中,始终趋向于政治边缘地带,以平民阶层为目标受众,具有鲜明的经营发展风格。
该丛书填补了中国现代电影史的研究空白,是中国现代电影起源与发展的全纪录。
......(更多)
周斌,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兼台湾电影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顾问,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夏衍研究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长三角高校影视戏剧学会会长,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会长。个人论著有《夏衍传略》等15种;主编著作有《新时期文学20年精选》等8种;合作主编著作有《国际大奖电影精萃》等15种。曾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多项学术奖。 作者简介: 周倩雯,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会员。现为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影视动画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访问学者。发表论文、评论多篇。编著《微电影艺术导论》(合作)等。
......(更多)
总序/1
引言/1
绪论/4
上编天一影片公司经营史
第一章天一影片公司的诞生期(1925~1926年)/24
第一节时代背景: 天一影片公司诞生始末/24
第二节经营管理: 家族制企业管理下的“多、快、省”
策略/32
第三节宣传策略: 保守传统的明星体制/38
第四节制片策略: 政治、言情、武侠嫁接旧伦理道德/42
第五节横向比较: 模仿中求创新——“天一”与“明星”/57
第二章天一影片公司的开拓期(1926~1930年)/69
第一节时代背景: 中国商业电影之发轫/69
第二节经营管理:“天一”人才策略之得失/74
第三节制片策略(一): 风格成型——古装稗史片/82
第四节制片策略(二): 娱乐为先——武侠类型片/91
第五节横向比较: 竞争中求生存——“六合”围剿中绝处
逢生/96
第三章天一影片公司的转折期(1930~1934年)/110
第一节时代背景: 中国商业电影之转型/110
第二节经营管理: 以技术促商机——试制有声片/115
第三节宣传策略:“天一”与媒体争夺战/124
第四节制片策略(一): 都市言情片/130
第五节制片策略(二): 左翼类型片/138
第六节横向比较: 商业为先抑或政治为先——“天一”与“联华”/150
第四章天一影片公司后期(1934~1937年)/157
第一节时代背景:“上海—广州—香港—南洋”市场轴线的确立/157
第二节经营管理: 进退之间的“天一”港厂与沪厂/161
第三节制片策略(一): 戏曲有声片: 以《白金龙》为例/168
第四节制片策略(二): 都市喜剧片: 以“王先生”系列电影为例/177
第五节横向比较: 几家欢喜几家愁——各大电影公司沉浮录/188
第六节1937年之后: 从“天一”到“邵氏”/194
下编天一影片公司专题性研究
第五章文化: 俗文化攀附资本原则/213
第一节“无文化”的人们——“天一”电影受众分析/213
第二节文化的选择——通俗与粗俗的混战/221
第三节题材——俗文化的尺度与位置/226
第六章地域: 类型差异与地域文化/236
第一节上海: 兼收并蓄的半殖民地都市图景/236
第二节广州:“土”“洋”杂陈,兼而不容/242
第三节香港、南洋: 远离政治,娱乐至上/245
第七章政治与商业投机: 社会变革中的“天一”/252
第一节投机——资本原则下的商业逻辑/252
第二节政治趋避——“左”与“右”之间的摇摆/257
第三节商业谋略——在制度边缘行走/263
第八章电影本体:“天一”制片与电影本体研究/269
第一节“天一”与影戏观/269
第二节“天一”与类型电影研究/279
第三节“天一”与电影技术变革/294
结语/303
第一节商业成就: 复杂历史背景下的资本实践/303
第二节文化旨趣: 传统伦理和现代意识的两难困境/307
附录: 天一影片公司片名目录/313
后记/320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