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过去五十年台湾的历史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其重点则在描述和分析历史意识的变化。作者所关心的范围,可以说是既广又狭。广的地方在于,本书不但叙述了历史研究在台湾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涉及其它与史学相关的领域,特别是台湾文学界在构造台湾历史意识上所表现出的努力。对于历史研究之社会影响,作者也通过对历史教科书的分析,而有所描述。狭的方面则是,本书虽然是一本台湾史学史,以在台湾工作的史家的作品为基本分析素材,但作者并无意对台湾史学在各个方面的成就,作一总体评述。作者的写作宗旨,只是想对台湾史学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变化发展,从一个外部观察者的角度,作一鸟瞰,希望能指出其发展的渊源、变化之原因和未来之趋向。
......(更多)
王晴佳,祖籍苏州,生于上海,曾求学、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1998-2007年间并任该系系主任。现为美国新泽西州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史学史、史学理论委员会理事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讲座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兼任教授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研究员(2010),英国《中国的历史研究》主编, Storia della Storiografia杂志编委。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外比较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中国思想文化史。出版中文专著有《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中西历史论辩集——留美历史学者学术文汇》、《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新史学讲演录》、《全球史学史:从18世纪至当代》、《世鉴:中国传统史学》等。
......(更多)
序言 也是一番反省
自序
初版前言
上编 科学传统的建立
一、“科学史学”之演变
二、“史料学派”之兴起
三、“史料学派”之影响
中编 科学史学的转折:1960年代中期至1987年
一、《思与言》与史学革新
二、《食货月刊》和史学方法论
三、社会史的兴起与史学领域的扩大
四、从 地区史到台湾史
五、“乡土文学”与认同意识
六、政治变迁中的历史意识
下编 “解严”之后的台湾史学:1987年至2000年
一、史料的开发与台湾史的兴盛
二、“台湾史研究的新精神”
三、《新史学》与生活文化史
四、历史教育与历史认同
五、反省与反思:民族史学之“后”
补编 2000年以来台湾史学的趋向
一、由公而私:从国家民族到社会生活
二、观微见著:抑或“小的就是美的”
三、解构与重构之间
四、现状与展望
索引
......(更多)
在“中國人的認同”建構過程中,中國境内多少少數民族被迫放棄自我認同,這一頁中華帝國主義的歷史很易爲人所輕忽。我們很容易看出西洋帝國主義和東洋帝國主義之不是,但卻唯獨對中華帝國主義賦予爲惡的豁免權。同理,我也不願見到“臺灣人的認同”這股勢力對境内弱小做出“臺灣帝國主義”之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