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松本清張短篇傑作選(下)

松本清張短篇傑作選(下)
作者:松本清張
副标题:日本推理大師經典15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年:2007-05
ISBN:9789866954634
行业:其它
浏览数:10420

内容简介

絕妙精采的短篇佳作!一氣呵成的故事張力!

渾然天成的文學魅力!歷久彌新的經典傳奇!

且看日本平成國民天后、松本清張的女兒─宮部美幸,

如何以調製頂級松花堂便當的心情,

為您精心挑選巨匠清張的品中極品!

收錄松本清張三大寫作類型 ─ 純文學、推理小說、報導文學

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傑作選!

本套短篇集是日本文藝春秋為了慶祝文庫版30週年所推出的紀念特別企劃,由日本暢銷作家宮部美幸擔任本套書的責任編輯。

由有「松本清張的女兒」美譽的宮部美幸,親自挑選松本清張最具代表性的26個短篇推理,分成上中下三卷結集成冊,並邀請日本各作家、評論家,以及與松本清張合作過的出版社編輯,在書末提出對松本清張本人或其作品的感想。

松本清張短篇集(下)收錄三章,共十二篇作品。

宮部美幸分別以「作品標題之妙」為主題,選了三篇故事:「付出太多的婚事」、「存活的巴斯卡」和「骨灰罈的風景」,來讚嘆清張善於擬題的功力。

接著又選錄「摘自《日本的黑霧》─〈帝銀事件之謎〉」來呈現讀者較為陌生的清張報導文學。儘管在清張為人熟知的名著如《砂之器》中多多少少顯露出清張對於社會的批判,但在這篇文章中,宮部選錄出這篇即能表現清張無懼於權力鬥爭的性格。

這本書最後一章(也是此套松本清張短篇集最後一章)是「請教松本清張得獎作家」,宮部美幸分別問了歷屆清張獎出身的作家最愛清張的哪篇作品,每位作者的答案都是令人拍案叫絕的妙。尤其是橫山秀夫選擇的答案和宮部一模一樣,橫山自己甚至還因為太喜歡這部作品,而試寫了一篇。以清張獎得主對清張作品為引言,為在這套短篇集收尾的便是清張作品中佳作中的佳作。

終身大事不可兒戲,難道門當戶對才是幸福的王道?─〈付出太多的婚事〉

偷腥成癖的畫家如何在河東獅吼之下求生?─〈存活的巴斯卡〉

一只失落的骨灰罈,勾起「我」在小倉的點點滴滴!─〈骨灰罈的風景〉

日本史上最殘酷的銀行搶案幕後之驚悚真相還原─〈帝銀事件之謎〉

特別收錄:

第25屆直木賞入圍之出道作品 !〈西鄉紙幣〉

社會派推理作家橫山秀夫向清張大師致敬的試寫作〈買地方報紙的女人〉

宮部的結語:

在廣大的松本清張世界的一小部分,以短時間奔馳而過的這趟旅行,也已接近終點了。

承蒙各位配合我這個連東西南北都分不清的導遊,在此致上謝意。

清張先生生前,總是一板一眼地書寫自己作品的結後語。我這個後生晚輩,對那些金言雋語頻頻點頭、共鳴、憧憬、得到鼓勵。開頭舉出的那一段,也是其中之一。

曲終人散,導遊如果太饒舌未免難看。在此,我認為用清張先生自己的這句話做結束應該是最好不過了:

現在,大致瀏覽之下,當初寫這些文章時的生活環境、編輯與眾人的臉孔、去採訪資料的土地等情景歷歷如在眼前,令我不勝懷念。

名家絕對掛保證推薦:

景翔(文字工作者.影評人)

楊照(作家.評論家)

詹宏志(名出版人.趨勢專家)

南方朔(作家.評論家)

陳雨航(麥田創始人)

......(更多)

作者简介

松本清張(Matsumoto Seicho)(1909-1992)

日本昭和時代最後一位文學巨擘!

社會派推理小說一代宗師!

1909年生於北九州市小倉北區。因家境清寒,十四歲即自謀生計。經歷過印刷工人等各式行業後,任職於《朝日新聞》九州分社。

1950年發表處女作〈西鄉紙幣〉一鳴驚人,並獲選為直木賞候補作品。

1953年以〈某「小倉日記」傳〉摘下芥川賞桂冠,從此躍登文壇,開啟了專業作家的生涯。

1957年2月起於月刊上連載《點與線》,引起巨大迴響,開創了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先河。

終其一生,以其旺盛的創作力著作等身,涵蓋小說、評傳、紀實文學、古代史、現代史等,堪稱昭和時代最後一位文學巨擘,亦是後輩作家景仰的一代宗師。

......(更多)

目录

◎第七章 標題的巧妙

<超額付出的親事>

<活生生的帕司卡>

<骨壺的風景>

◎第八章 權力是敵人?

<帝銀事件之謎-摘自「日本黑霧」>

<鴉>

◎第九章 請教松本清張大賞得獎作家

<真假森林>與<西鄉札>──山本兼一

<菊枕>與回憶中的高中話劇──森福都

<火之記憶>的記憶──岩井三四二

嘗試模仿<買報的女人>──橫山秀夫

<西鄉札>

<菊枕>

<火之記憶>

結語 宮部美幸

篇篇精采,令人拍案叫絕,不愧為經典中的經典。

......(更多)

读书文摘

露出一脸自以为是的表情、以自信满满的0吻回答的证人,多半属于知识型(教养型)。他们在智能和口才方面均高人一等,因此可以把自己经历过的事实,以清晰的思路、明确且老练的用语加以陈述,让人一听之下便信以为真。不过,这类人对经历过的事的描述并非客观真实的,他们往往会在某种程度上明显地加以主观的判、解释、说明或意见,来取代事实。(摘自司法研修所编《供述心理》)

画家选择了和小说家不同的表现形式。小说家可以在软弱的逃避中获得“丰富的真知灼见”,画家却不然。小说家需要解剖人性心理并加以描述,或许可以冷眼观察;画家却得把对象的美,即便是精神上的美攫取出来,立足点上就不同。画家需要的不是一间狂乱的画室,而是静谧的画室。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