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林汉达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林汉达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作者:林汉达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23-11
ISBN:9787101163261
行业:其它
浏览数:4

内容简介

“我们小时候看林汉达,我们长大了,就把林汉达买来给自己的孩子看。”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书是林汉达先生新编中国历史故事代表作之一。从周平王迁都洛邑写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止(公元前770年到前221年)。以《左传》《史记》等正史所载为基础,一百八十个故事按时间顺序编排,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属,清晰地勾勒了春秋战国前后五百多年的历史概貌。

林先生是教育学家,又曾推动文字改革,故写作时字斟句酌,非常讲究,而这些作品确如一些论者所言,既是可靠的历史读物,可作“理想的历史入门书”,又是优秀的语文读物,“对学语文、学作文都大有好处”。

几代中国人的童年阅读记忆,至今熠熠生辉

历经数十年光阴淘洗的经典作品,全新问世

【对比林汉达先生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上下五千年》与“故事新编系列”三套代表作,可清楚看出,前两种其实是从“故事新编系列”缩写、改写而成,读者对象主要为少年儿童,而“故事新编系列”的内容更丰富,故事条目更多,具体描写的细节也更多,可以说是老中青少皆宜的经典历史读物。】

1.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称誉为“理想的历史入门书”。

林汉达先生的这套经典作品,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历史,而这也是名为“故事新编”的原因。林汉达先生在讲述历史时,有意识地抛弃了旧的观念,比如正统观念、重男轻女观念、迷信思想等。林汉达先生拥有高超的讲故事的能力;在他的笔下,历史故事就像连环套一样,一环套一环,引人入胜,让人一口气读下去,完全停不下来!

2.翻译家任溶溶先生认为这套书“对我们学语文、学作文都大有好处”。

林汉达先生是语言学家,他坦承,当初写历史故事的动机就是想借此来进行通俗语文写作的试验。对于自己的写作,他有明确的追求:一是要用现代口语,二是用词规范,三是语法精密。现在读数十多年前写就的文字,依然明白如话,有行云流水之感。为了方便阅读,全书还对疑难字词作了注音。

3.资深编辑把关编校质量,改正旧版讹误,文本可靠、准确。

全书由中华书局拥有二十余年从业经验的资深编辑把关,根据《战国策》《左传》《史记》等典籍对文本做了细致查核,对发现的错讹一一改正,其中不便径改者则根据史料与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出注予以说明或补充——相对以前旧版而言,本书文字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助益。例如,本书第135节按传统观点认为在楚王面前谗毁屈原的是靳尚,其实并非如此,故在“编者注”中提醒读者:屈原去世时间是公元前278年,而靳尚早在前311年就因随同张仪赴秦,在路上被人杀害;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所记,谗毁屈原的是上官大夫,而非靳尚。

【名家推荐】

林汉达先生是语言学家,他很早就开始写历史故事,《东周列国故事新编》等很有名气。起初,他的目的是通过写历史故事,尝试口语化语言的写作。这就使他的作品具有历史读物和语文读物的双重意义。

——雪岗(《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编辑、续写者)

林汉达先生不仅是著名的语言大师,而且精通中国历史。

——俞沛铭(《上下五千年》编辑)

这些用“规范化普通话”编写的通俗历史故事,不但青年读来易懂,老年读来也津津有味,是理想的历史入门书。这样的书,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里,实在太少了。

——周有光(语言学家)

林汉达先生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让读者津津有味地读到我们祖国的历史,而且文字规范,对我们学语文、学作文都大有好处。

——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家)

身居高位、学至大家的林汉达致力于把以艰深的文言文记录的中国历史,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表达出来,不仅造福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也为历史知识的启蒙做了奠基性的工作。这些中国历史故事已经成为儿童读物的一座丰碑,至今仍广为流传,几乎无人企及。如果汉达先生在世,去百家讲坛讲中国历史,恐怕会远比现在流行的一些讲座更加精彩。

——朱永新(苏州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

就这么个海内外闻名的大学者,替孩子们写了大量的通俗历史读物,这样的人现在是没有啦。没错,如今各种历史以及“历史”读物多如牛毛,泛滥成灾,可是这些当中有多少适合给我们的孩子看?幸亏我们还有林汉达。林先生的语言、语气、语调让他的讲述有一种现场感,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我们小时候看林汉达,我们长大了,就把林汉达买来给自己的孩子看。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更多)

作者简介

林汉达(1900—1972),浙江镇海人,教育家、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1937年赴美留学,研究民众教育。1939年夏获得博士学位后归国;是年秋开始在之江大学任教。1949年以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全国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等职。

林汉达先生一生,著述宏富,内容涉及教育学、汉字改革、历史普及、文学翻译等许多方面,计有《向传统教育挑战》《西洋教育史讲话》《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汉语拼音自修课本》《东周列国志新编》《大卫•考柏飞》等数十种。

......(更多)

目录

1 逮妖精

2 烽火台

3 黄泉相见

4 太子做抵押

5 乱臣贼子

6 “奉天讨罪”

7 放冷箭

8 打算养老

9 传位给兄弟

10 射伤了肩膀

11 过河拆桥

12 哥儿俩坐船

13 救谁好呐

14 害死妹夫

15 压服人心

16 吃瓜换班

17 管鲍分金

18 一鼓作气

19 北杏大会

20 一个看牛的

21 老马识途

22 平定鲁国

23 仙鹤坐车

24 替邢、卫造城

25 进贡包茅

26 三个大会

27 蜜蜂计

28 唇亡齿寒

29 五张羊皮

30 立个坏的

31 荒年买粮

32 送块土疙瘩

33 五公子抢位

34 欺软怕硬

35 “仁义军”

36 桑树林子

37 饱不忘饥

38 放火

39 打猎

40 信用第一

41 有怨报怨

42 赏罚分明

43 退避三舍

44 跟国君打官司

45 东道主

46 牛贩子劳军

47 崤山的耻辱

48 放虎回山

49 西方的霸主

50 夏天的太阳

51 一根马鞭子

52 谋君篡位

53 桃园打鸟

54 任劳任怨

55 一鸣惊人

56 食指跳动

57 上株林干么

58 稻田夺牛

59 肉袒牵羊

60 抢渡

61 “我不骗你”

62 结草报恩

63 嬉笑怒骂

64 戏弄使臣

65 救孤儿

66 忍辱偷生

67 建造虎牢关

68 师徒的情分

69 烧丹书

70 不怕死的太史

71 挂名的国君

72 息兵会议

73 “好朋友”和“心腹人”

74 细腰宫

75 卖国求荣

76 七十卫士

77 恢复家邦

78 君王末路

79 画影图形

80 过昭关

81 吹箫要饭

82 兄弟让位侄儿抢

83 鱼肠剑

84 两头使坏

85 勇士和暴徒

86 孙子练兵

87 贪污勒索

88 掘墓鞭尸

89 哭秦庭

90 二桃杀三士

91 整顿纪律

92 有文有武

93 拆城头

94 周游列国

95 “不,不敢忘!”

96 石屋看马

97 卧薪尝胆

98 全凭一张嘴

99 皱眉捧心

100 黄池大会

101 帽缨系好

102 三不死

103 攻城和守城

104 狡兔死,走狗烹

105 三家灭智

106 漆身吞炭

107 三家分晋

108 收服中山

109 河伯娶妇

110 镇守西河

111 姐姐和兄弟

112 吴起养兵

113 驺忌论琴

114 实地调查

115 霸道

116 变法

117 孙膑下山

118 装疯忍辱

119 马陵道上

120 迁都大梁

121 五牛分尸

122 合纵抗秦

123 蝴蝶梦

124 和氏璧

125 激将法

126 纵约长

127 拆散纵约

128 六百里和六里

129 连横亲秦

130 “曾参杀人”

131 举鼎

132 绑架

133 向胡人学习

134 侦察

135 端午节

136 收养门客

137 鸡鸣狗盗

138 收账烧债券

139 狡兔三窟

140 相思树

141 十大罪状

142 黄金台

143 大王的架子

144 右袒

145 落难公子

146 有始有终

147 火牛阵

148 完璧归赵

149 渑池会

150 将相和

151 一领破苇席

152 搜查车厢

153 远交近攻

154 赠绨袍

155 患难之交

156 鹞鹰和斑鸠

157 活埋赵兵

158 牢骚

159 毛遂自荐

160 奇货可居

161 宁可跳东海

162 讨厌的老头子

163 盗兵符

164 避债台

165 王室完了

166 卖酒开赌场

167 回光返照

168 移花接木

169 不中用的小子

170 天才儿童

171 驳逐客令

172 一斗米、十斤肉

173 北方名将

174 借头

175 刺秦王

176 兼并列国

177 松柏歌

178 统一中原

179 划一制度

180 焚书坑儒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