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师弗洛姆谈话录首度出版
“生活还有什么意义?”——亲耳聆听精神分析大师的思想之声
艾里希•弗洛姆在七十岁时,应德语作家汉斯•于尔根•舒尔茨的邀请,两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谈。谈话中,弗洛姆围绕“社会中的富足与厌倦”“梦是全人类的语言”“以生命的名义”“人是谁?”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关于消费主义、依恋关系、父权制度等主题的剖析极具现实意义。
......(更多)
艾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犹太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占有还是存在》《人心》等。弗洛姆十分重视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他的思想融汇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
......(更多)
前言 “人不仅仅是他自己”——与艾里希·弗洛姆的相遇
一、社会中的富足与厌倦
1. 被动的人
2. 现代的无聊
3. 生产需求
4. 父权秩序的危机
5. 宗教的惨败
6. 对抗人类成长的极限
二、关于侵略的起源
三、梦是全人类的语言
四、针对非心理学家的心理学
1. 前现代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
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三个基本概念
3. 精神分析的进一步发展
五、 以生命的名义:谈话中的肖像
六、 希特勒——他是谁?
对这个人的抵抗意味着什么?
七、先知著作的现实意义
八、人是谁?
参考书目
演讲来源
......(更多)
如果一个人与世隔绝,除非他能凭借自身的能力去参与一项积极的活动,去创造、去运用自己的智力,否则他就会感觉到厌倦。这是一种负担,一种障碍,一种他自己无法解释的使人瘫痪的力量,是一种最折磨的残酷。
有时你会意识到,自己为了寻开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些最无聊的玩意儿。你不是在运用时间,而是去杀死时间。这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就会向你袭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