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哈夫納為德國赫赫有名的新聞記者、政論家及歷史學家。本書為德國2000年年度暢銷書,甚至被評為是「當年最有價值的出版品」,作者也被譽為是德國的「道德良心」。本書從小人物的觀點,生活化的方式來挖掘德國之所以會成為滋生法西斯納粹主義溫床的原因。哈夫納曾於幼年及青年時期先後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九二三年勢如奔馬的通貨膨脹、各政治黨派的激化以及納粹主義的崛起。縱使其本人未嘗因政治或種族因素而遭受迫害,哈夫納仍自視與「第三帝國」進行決鬥,並於一九三八年流亡英國。
本回憶錄完成於一九三九年,乃作者針對其人生第一個三十年所遺留下來之文稿。年輕的哈夫納於流亡時期得以保持客觀立場,同時基於親身經歷所獲致的印象,以銳利目光預見了即將成形的災難。而凡是不想對這場災難視而不見的人,其實早在一九三三年以前即可加以認知。
《紐約時報書評》:「震撼人心...一部曠世傑作。」
《華爾街日報》:「第一流的傑出回憶錄。」
南方朔:「本書將來一定會被證明是一部永恆的良心經典,見證著一個邪惡政權與集體瘋狂時代興起的深層原因。」
德國《法蘭克福通論報》書評:「哈夫納讓人明白,希特勒為何能夠上台。」
中部德國廣播電台:「這本青年時代的回憶錄,以難得一見的方式,精確而深刻地描繪出納粹主義崛起的時代氛圍。」
Lord Weidenfeld:「哈夫納的《挑戰希特勒》,是一本最出色、最富想像力的書籍,是我們所出版過的最重要書籍。」──本書英文版發行人
(《挑戰希特勒》[Defying Hitler]即為本書的英文版書名。)
紐西蘭Wanganui圖書館:「哈夫納撰寫偉大歷史論述並將讀者如身歷其境般帶入當時日常生活之能力,令人嘆為觀止。這是一本非凡的……每個人都必須一讀的著作。」
德國亞馬遜網站:「難得有書籍讓評介人員閱讀之後,面對大量值得引用的句子卻不知所措,本書即為其中之一。」
......(更多)
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 1907-1999)
法學博士,一九三八年移居英國,於《觀察家報》擔任記者。一九五四年返回德國後,曾先後為《世界報》及《明星週刊》撰稿,成為德國最著名政論家。哈夫納著有一系列以歷史為主題的暢銷書,其中包括《溫斯頓.邱吉爾》(1967)、《阿道夫•希特勒》(1979)、《不含傳說的普魯士》(1979)、《歷史變奏曲》(1985)、《從俾斯麥到希特勒》(1987)等。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曾於幼年及青年時期先後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九二三年勢如奔馬的通貨膨脹、各政治黨派的激化以及納粹主義的崛起。縱使其本人未嘗因政治或種族因素而遭受迫害,哈夫納仍自視與「第三帝國」進行決鬥,並於一九三八年流亡英國。
本回憶錄完成於一九三九年,乃作者針對其人生第一個三十年所遺留下來之文稿。年輕的哈夫納於流亡時期得以保持客觀立場,同時基於親身經歷所獲致的印象,以銳利目光預見了即將成形的災難。而凡是不想對這場災難視而不見的人,其實早在一九三三年以前即可加以認知。
德國「聯邦檔案處」於整理哈夫納遺作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當年的手稿,其中包括迄今仍殘缺不全的第二十五章,以及散逸的三十五至四十章。這些文件皆已錄入本增訂版,使得全書恢復了哈夫納一九三九年收筆時的全貌。
......(更多)
推薦序 - 替邪惡的可能性驅魔 南方朔
推薦序 - 但願不是集體精神崩潰的前夕 許倬雲
譯序 - 良知即為其心中之尺度 周全
第一部 序幕
一、啞謎
二、歷史事件的不同強度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四、一場國家大戲
五、十一月革命與德皇退位
六、革命的破壞者與「義勇軍」
七、內戰的「戰火洗禮」
八、卡普政變
九、拉特瑙部長遇刺身亡
十、群魔亂舞的一九二三年
十一、平淡的史特雷斯曼時代
十二、「體育病」
十三、史特雷斯曼之猝逝──末日的開端
十四、嚴峻的布呂寧時代
十五、準備就緒
第二部 革命
十六、我的父親──普魯士清教徒
十七、假革命(一九三三年二月)
十八、柏林的嘉年華舞會
十九、國會大廈縱火案
二十、「第三帝國」的誕生(一九三三年三月)
二十一、生活正常如昔
二十二、真革命
二十三、柏林高等法院的沈淪(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二十四、查莉──兩段奇特的插曲
二十五、抵制猶太人的行動與法朗克.蘭道之流亡
第三部 告別
二十六、什麼是真正的歷史事件?
二十七、與狼共嗥(一九三三年四月)
二十八、舊世界的解體
二十九、三種「置身事外」的誘惑
三十、一群朋友的分崩離析與「科佩尼克大屠殺」
三十一、自己祖國之內的流亡者
三十二、異族統治是否勝過納粹統治?
三十三、不真實的夏天
三十四、泰蒂重返柏林
三十五、你怕我,我怕你──「第三帝國」的精髓
三十六、抵達裕特堡候補文官營區
三十七、裕特堡的「世界觀教育」
三十八、「我」而今安在?
三十九、被「同志化」的德國人
四十、兩個狂歡晚會
附錄
- 後記
- 對增訂版的說明
- 年表
- 譯名對照表
......(更多)
《德国超越一切》即当时的德国国歌歌词:“德国,德国超越一切,超越世上的一切。时时保护及捍卫之,兄弟般心手并用。从马斯河到默美尔,从埃施到贝尔特——德国,德国超越一切,超越世上的一切。”(马斯、默美尔、埃施和贝尔特乃四条河流,《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分别位于法国、立陶宛、意大利及丹麦境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