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说:一个诗人手上必须有两支笔,一支写诗,一支写信。二者不能混用。《谁此时孤独》收录了诗人里尔克人生最后几年的近百封往来书信,展现了诗人在作品之外少为人知的一面。
★在穆佐的几年中,诗人用写信的笔,记下自己在山间的生活、描述自己头脑里的所思所想,向友人倾诉困惑,也给出自己对外部世界问题的解答。
★翻译家林克妙笔巧译,还原诗人书信中独有的雅致、温情与忧郁。
【内容简介】
1921年,经历了十年漂泊的里尔克来到瑞士,偶然间发现瓦莱山区的穆佐城堡,一见倾心,定居于此。在穆佐,里尔克迎来了创作生涯的最后一个高峰,完成了《杜伊诺哀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等一批重要作品。同时,在湖光山色之间,他也写下了众多书信。
里尔克说:一个诗人手上必须有两支笔,一支写诗,一支写信。二者不能混用。
于是他用写信的笔,记下了自己在山间的生活、描述了自己头脑里的所思所想,向友人倾诉困惑,也给出自己对外部世界问题的解答。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如他的诗一样,穆佐六年间的书信至今仍让人心动、让人流泪、让人叹息。有人说,要是把里尔克的文字比作一件华丽的衣袍,那么书信就是衬里,这衬里实在精致,叫人有时忍不住翻过来穿。
【名人、媒体评价】
在我们的时代,纯粹的诗人是罕见的,但也许更为罕见的是纯粹的诗人存在,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茨威格
要进入里尔克的内心世界,我们不光得读他的诗,更应该读读他的书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天才诗人艰难的成长,他的孤独,寂寞和彷徨。——《书城》
......(更多)
莱内•马里亚•里尔克 (1875-1926)
Rainer Maria Rilke
二十世纪伟大的德语诗人,也用法语写作。出生于布拉格,生活在慕尼黑和柏林,曾旅居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及法国。著作丰富,包括诗歌、小说、剧本、书简等。代表作有《杜伊诺哀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等。因白血病逝世,葬于瑞士。
译者:林克
林克,诗人、翻译家,西南交通大学德语系教授。译有荷尔德林、诺瓦利斯、里尔克、特拉克尔等世界一流德语诗人的经典作品,在国内影响甚广。
......(更多)
......(更多)
人们始终可以希望,离这些全然无望、不可忍受的时刻最近的,恰是改善的转折。但愿您的心不仅找到等待好光景的初力,而且找到承纳好光景的状态。
然而,我觉得我们时代的噩运之一,乃是时代潮流迅猛湍急,正将这类内心的自白从书桌的抽屉,从(多么敞亮的!)房舍席卷而去——,向何方,何方?卷至已被无数伪劣和功利的半吊子产品所淹没的公众之前,当真正的佳作随此浪潮漂向公众时,人们却没有时间和能力,对真品给予应有的关注并予以接受,因为人们更喜欢耸人听闻的或简单而诱人的东西。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