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在现代诗学语境中阐释宋诗学的力作。全书分“诗道”、“诗法”、“诗格”、“诗思”、“诗艺”五编,深入探讨了宋诗学“句法”、“气格”、“理趣”等重要范畴,涉及宋诗学的本体论、功能论、修养论、风格论、创作论、鉴赏论与技巧论等各个层面。
......(更多)
周裕锴,祖籍四川新繁,1954年6月生于成都,在双流华阳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1982年四川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自1984年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任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韩国东亚人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日本大阪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客员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批评、禅学、阐释学以及俗文化的研究。先后在海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多篇,出版过专著《中国禅宗与诗歌》、《枕头代诗学通论》、《文字禅与宋代诗学》、《禅宗语言》等。
......(更多)
......(更多)
在宋诗学里,“羁愁感叹”的减少,并非以内心忧愤的郁积为代价,而是以人生之智慧去化解,诗的宜泄功能转化为愉悦功能。诗人不再是焦虑的精神变态者,而是明心见性、自我实现的精神解脱者。宋人作诗以“自适”,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其ー,化劳心的苦吟为娱心的闲吟。 其二,化钟情的酸楚为乐易的闲暇。 其三,化执迷的怨怒为戏谑的调侃。
千帆先生在仙逝前四个月托人索书,得书后迅即回信赐教,既表彰拙著“处理宋诗别辟蹊径,思路往往突过古贤”,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