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均任职于北京大学,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更多)
陈徒手,本名陈国华,福建福州人。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现供职于《北京青年报》。主要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的中国文坛纪实》推动了国内目前的口述史研究。
......(更多)
序言 1
俞平伯:1954年的抵制和转弯 16
马寅初在北大的苦涩旧事 30
陈垣校长入党前后波澜 58
冯友兰:哲学斗争的个人挣扎史 80
汤用彤:五十年代的思想病 110
贺麟:转型时代的落魄和转机 128
周培源:坚辞背后的酸辛诉说 140
傅鹰:中右标兵的悲情 152
文件中的王瑶 178
蔡旭:大跃进“小麦王”的苦恼 196
冯定:大批判困局中的棋子 212
后记 238
......(更多)
但上任后傅鹰的言论激烈似乎不减当年,在广州科学规划会议上就明确地表示:“这几年搞运动的成绩和损失不成比例,造成的损失有四方面,一是高等学校设备几乎败完,北大、石油学院的家当都败完了,损失不是几百万,而是以亿为单位计;二是多少万女学生害妇女病,影响到下一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