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周晓虹先生在1988年提出了“文化反哺”这一概念。全书围绕“文化反哺”这一中心展开,以“代”(generation)及因不同世代同时共存而产生的代际关系为主题展开讨论。“代”是一种社会事实,本身就是“社会”这一人群共同体存在的基础。人类社会及其文化传承的特征是由代的特征决定的,没有世代继替的“代”也就没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本书主要从代与代际关系理论,社会转型理论以及全球化理论等多种视角分析我国近代代际关系变革中产生的文化反哺现象。此外,本书的研究采集了77个家庭的34个焦点组的访谈资料。
本书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对于社会学研究者和学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大众读者了解“文化反哺”这一热点话题的不二选择。
......(更多)
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曾出版了《传统与变迁》《现代社会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史》等作品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90余篇。
......(更多)
第一章 导言:文化反哺与代际传承的新模式
一、文化反哺,抑或称作本末倒置
二、代际关系:一种全球化的视角
三、理论的援引与对话
四、焦点组访谈,或切人的路径
第二章 反观历史:代际关系及其流变
一、孝悌传统与长幼尊卑
二、变革的曙光
三、造反,或钟摆是怎样拨过头的
四、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另类教育
第三章 灵魂深处的革命
一、争议与进步的时代
二、信仰世界的坍塌和潘晓们的困惑
三、这世界变化快
四、谁先成了“边际人”?
五、从哪里开始重塑我们的价值观
第四章 行为模式的断裂
一、异质的世界与多元的选择
二、追求High:生命在于表现
三、趣味与格调
四、跨越时代,或谁是我们新的偶像
五、OUT的不仅仅是服装
第五章 无法忽视的器物力量
一、从麦当劳开始尝试
二、电子世界的巨人与侏儒
三、移动电话:在移动中实现跨越
四、电子计算机,或亲代的滑铁卢
第六章 社会变迁:刷新历史的力量
—一、历史是如何被刷新的
二、旧习惯与新规则
三、社会转型:谁摸石头?谁过河?
四、全球化与消费主义狂潮
五、代际倾斜或重心下移
第七章 同辈群体:知识蓄水池或扩展内存?
一、同辈群体与代际认同
二、家庭与学校,或传统是如何式微的?
三、在网络文化中成长
四、沙龙:从交流与互动中建构共治社会
第八章 媒介,关乎信息更关乎生存
一、媒介的意义
二、社会开放的助推器
三、广告:销售商品还是生活方式?
四、数字化“土著”与数字化“移民”
五、信息就是力量
第九章 文化反哺带给了我们什么?
一、孝道的现代困境
二、平衡的技术:指点“江山”与留住亲情
三、站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
四、中国体验:从只此一地到只此一次
第十章 结语:国家、社会与代际关系
一、青年的蜕变
二、在国家与社会的夹缝中成长
三、文化反哺:锻造新的代际关系
四、中国的“返青”,或一个古老民族的新生
附录1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
附录2 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