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怀抱向谁开”,取自顾随之词,作于北平沦陷时期。借为书题,因此集所录之文,多探求明暗之间的历史,微婉隐曲的表达,及历史中人欲言还止的心事。
文史互通,通向何处?其交汇处或许在作为研究对象的人身上。对人——特别是历史中人的理解,不该被学科、家法所拘囿。本书侧重于 1937 至 1945 年间,沦陷下的人事与风景。第一辑以人物为中心,探究沦陷下知识阶层的伦理境遇与修辞策略;第二辑以空间为单位,考察沦陷北平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氛围。第三辑为学术书评,不限于自家的专业背景,意在展现个人的读书趣味,力图探索书评作为一种述学文体的多样性。
......(更多)
袁一丹,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思想,近期从事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史、抗战时期沦陷区研究。所撰学术随笔及书评多刊于《读书》《上海书评》《北京青年报》等。
......(更多)
目录
小引
第一辑
历史的转调与滑音:赵元任在1919
民国学术圈的“里子”:寻找汤尔和日记
“书房一角”:周作人阅读史初探
周作人与胡适的“方外唱和”
沦陷下的顾随与周作人
周作人与傅斯年的交恶
再论钱玄同的“晚节”
第二辑
北平沦陷的瞬间:从“水平轴”的视角
声音的风景:北平“笼城”前后
沦为“孤岛”的教会大学
作为政治史迹的“庚戌桥”
傅增湘与“蓬山话旧”
瞿兑之与掌故学
第三辑
弥散性思想:一种模糊史学
——读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去道德化”的陷阱
——评卜正民《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
被告席的比喻
——读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
“极人情之致而曲尽之”
——读赵园《家人父子》
“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
——读张文江《史记·太史公自序讲记》
哀时竟止钩沉史
——读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绣花针与狼牙棒
——读陈平原《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
“黑暗涧谷”上造塔
——评姜涛《公寓里的塔:一九二〇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
......(更多)
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 梦见苦雨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锺出门去, 飘萧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