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城眼观乡

城眼观乡
作者:梁心
副标题:农业中国的农村怎样成了国家问题(1908—1937)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4-01
ISBN:9787561585047
行业:农业
浏览数:4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被视为农业国家的中国,在20世纪上半期被普遍认为存在着显著的农村问题,甚至出现了“农村崩溃”的说法。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尚未发生结构转型的近代,作为社会基础的农村在此时究竟经历着怎样的变化,是本书希望集中探讨的话题。自晚清开始,新的文化标准和知识体系给予传统的乡村生活以新的关注,并逐渐塑造了一整套负面的农村形象。由此产生的农村问题,既体现出都市眼光的运作,又集中了此时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种种问题,使得城乡关系在近代中国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更多)

作者简介

梁心,1982年生于四川,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研究。

......(更多)

目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近代乡村生活的变与不变 / 13

一、衣食住行 / 16

二、婚丧嫁娶 / 33

三、男耕女织 / 39

四、时间与信仰 / 54

第二章 由乡及国:早期乡治的设想与尝试 / 69

一、晚清对于“乡治”的讨论 / 70

二、重新体认的“广土众民” / 75

三、从基本单位了解社会的构想 / 81

四、从乡村出发的国家想象 / 89

第三章 新村运动与民国早期的乡村想象 / 93

一、民初读书人的“另辟新境” / 94

二、五四前后思想界的乡村想象 / 100

三、新村运动中乡村形象的变化 / 107

四、走向农民运动 / 114

第四章 职业与阶级:以农立国的认识与农民运动的展开 / 122

一、改造社会的提倡与职业的观察 / 123

二、“农”的因素:基于职业立国的新认识 / 128

三、农民作为一个阶级的认识 / 135

第五章 农民运动及其与思想界的互动 / 142

一、消极的“大多数”:中共成立初期对于农民运动的认识 / 144

二、农民运动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148

三、国民革命中农民运动对于思想界的影响 / 155

四、后果:从农村理解中国 / 159

第六章 农村调查与农村形象的负面化 / 166

一、社会调查与研究农民的要求 / 168

二、解决土地问题的呼吁 / 177

三、“数字中的农家生活” / 182

四、“愚、贫、弱、私”的农村形象 / 191

五、对于农业的重新理解 / 199

第七章 “农村问题”的形成与普及 / 209

一、背景:“破产”的中国 / 211

二、视角:上海眼中的农村破产 / 216

三、扩散:“社会问题”中的农村 / 222

四、困惑:“谜一般的中国” / 228

五、农村经济性质的讨论与社会影响 / 238

第八章 农村复兴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开展 / 244

一、朝野双方乡村建设的共识 / 245

二、对于乡村教育的反思 / 252

三、“实验运动”:乡村建设的另一面 / 262

四、“消极建设”:对于建设思潮的反思 / 272

第九章 抗战前后:继续深入的乡土中国 / 283

一、对于“农村复兴”的反思 / 284

二、抗战:问题的深入与延续 / 290

三、什么可以代表中国? / 295

结 语 现代中国的“都市眼光” / 301

一、现代中国的城乡关系 / 302

二、“都市眼光”的出现 / 306

三、城乡差异在社会思想中的凸显 / 314

四、关于“农村破产”的检讨 / 321

五、作为中国现代性的“都市眼光” / 327

后 记 / 334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