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開頭是一隻狗,原本是慈禧太后的狗,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軍攻進圓明園,把牠帶回倫敦,獻給維多利亞女王,取名「戰利品」。
作者於是問出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鴉片戰爭結果是維多利亞女王賺到一隻愛犬,而不是她丈夫亞伯特被押去北京做人質?
一個問題導向更多問題:
西方征服新大陸靠的是「槍炮、病菌與鋼鐵」,槍炮、鋼鐵都源自中國,中國亦不缺病菌,為什麼征服新大陸的卻是西方?
鄭和航海技術大大勝過哥倫布,為何沒橫越太平洋?
為什麼工業革命在英國發韌?
簡單問一句就是:西方憑什麼主宰世界?
從馬克斯以降,許多大師都給過解答,從人種優劣論、文化決定論、地理決定論到英雄史觀、狗熊史觀,不一而足。
本書推翻前人論點,另立新說。
前人回答「西方憑什麼」,往往只專注近世,只看文藝復興以後,本書卻堅持從遠古開始,上古中古皆不遺漏,一直寫到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史,也是以中國史為對照的西方史,更是以西方史為對照的中國史。一路東西對照,從人類遠祖開始:
尼安德塔人 vs 北京人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 vs 商王武丁
羅馬帝國 vs 秦漢一統
拜占庭淫后狄奧多拉 vs 武則天
葡萄牙恩里克王子 vs 明英宗
宗教戰爭 vs 明末民變
科學革命 vs 清代考證學
《環遊世界八十天》 vs 《浮生六記》
區區五百頁篇幅,卻將中西大事一網打盡,旁徵博引,材料遍及埃及王室文書、中國古籍,還有最新科技的粒腺體DNA分析、南極冰帽底下的古氣候資料。故事精彩,論述亦往往出人意表。
......(更多)
序論 鴉片戰爭後,一個大哉問
前人解答五花八門,大抵分為「古早決定論」與「一時碰巧論」兩種。卻沒史家曾經從大歷史脈 絡來回答這問題。
第一章 從人類遠祖到智人散佈全球
尼安德塔人的智能明顯勝過北京人。如果說,西方人祖先是尼安德塔人,東方人祖先是北京人,
「西方憑什麼」就可以用基因去解釋。然而,這假設卻是錯誤。
第二章
農業濫觴,西方領先兩千年 不管西方還是東方,農業取代採獵的過程其實相當類似,只是地理條件決定了一先一後。這取代是勢所必然,並非人可以選擇。
第三章 什麼算領先?什麼算落後?
在今日主張西方文明最先進可能會引來文化霸權之指控。
但本書既要比較東西一路發展,當然就必須拿出量化指標,還有一套測量方法。
第四章 西方崩潰兩次,東西差距拉近
西方的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東方的殷商滅夏與武王克商,都是後發優勢的最早案例。
殷商建設雖跟埃及不能比,其殘酷卻是驚世奇觀。
第五章 治理進化,百家爭鳴
東西方都遇到挑戰,都做出調整,都發展出中央集權的國家,也都產生第一波軸心思想。
亦第一次有了交流,結束兩邊不通音問的日子,地理意義因此改變。
第六章 羅馬衰亡,漢帝國瓦解
中國早在漢代就使用燃煤與天然氣,卻因為缺一個地中海,繁華不如羅馬。
「第一次舊世界大交換」的最重要內容是病菌,為雙方都帶來災難。
第七章 第一次黃金交叉,唐宋盛世
541年中國超越西方,結束一萬四千年的西方領先。
中國領先幅度將在北宋達到高峰。伊斯蘭竄起成為西方核心,基督教世界則是落後邊陲。
第八章 為什麼不是鄭和發現新大陸?
蒙古征服,打通「第二次舊世界大交換」,中國科技移轉到西方,包括鑄鐵和槍炮。
西方開啟武器競賽,本為邊陲的大西洋岸獲得後發優勢。
第九章 各拓新疆,第二次黃金交叉
槍炮改變地理,再無牧民擾邊之患。
西方發展大西洋經濟體,全新的思考課題啟動科學革命。維持一千兩百年的中國領先局面在1773年結束。
第十章 工業革命,西方一飛沖天
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是必然嗎?發生在西方,是必然嗎?
工業革命本身是必然嗎?如果西方沒工業革命,中國何時會發生工業革命?
第十一章 不是基因,也不是文化和偉人
英雄、狗熊只能把歷史進程加速或減緩,不能真把歷史帶到不同的路。
地理和社會發展給什麼課題,就會產生什麼思想,因此文化決定論也不可能對。
第十二章 西方不再主宰之後
在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將再次改變地理的意義。
中美之間差距正在縮小,卻不表示將來就輪到中國主宰。
......(更多)
如果这些观点只限于那些在象牙塔里用拉丁语高声辩论的知识分子的话,它们可能会非常让人困扰。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些观点首先兴起于法国,然后很快扩展到其他国家,富裕的妇女们赞助成立了许多沙龙,在那里学者们互相讨论,新的强大思想震荡着社会。
欧洲西北部的人们开始了全面的文艺复兴运动,拒绝古典的思想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从中寻求答案。到17世纪90年代,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社会发展已达到顶峰,正在艰难地缓慢推进,巴黎的学者们一本正经地就现代人是否正在超过古代人展开了辩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