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幽灵出没的舞台》是戏剧理论的经典作品,是对戏剧理论家赫伯特•布劳和约瑟夫•罗奇提出的将戏剧作为记忆机制的“幽灵”的理论的发展。作者马文•卡尔森认为,戏剧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与记忆、重述密切相关。纵观整个戏剧史,舞台创作中的几乎每一个元素都存在被循环使用的情况,任何一个经常在剧院观看演出的观众也都曾有“这是一场熟悉的演出”的体验,这种体验会让人联想到之前他们接触到的艺术作品。这种戏剧作为记忆机制的现象,在卡尔森看来就是“幽灵出没的”(haunted,ghosted)。卡尔森认为,戏剧从从古至今在本质上都是“幽灵出没的”,其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与记忆、重述密切相关,它总是在相同的情景、相同的空间中,与相同的身体(舞台和观众席位)、相同的物质材料一起形成“幽灵出没”的效果。本书曾获由纽约大学颁发的奖励美国最佳戏剧书籍的卡洛韦奖。目前,西方戏剧学界已经普遍接受了马文•卡尔森提出的戏剧是“幽灵出没的”这种说法,近年来在一些戏剧理论新著中,“幽灵出没的”一词也已经作为一种固定概念被使用。
【名家推荐】
本书作者马文•卡尔森是英语世界最著名的戏剧理论史家,他的学问涵盖了几十个国家的戏剧理论及历史;本书相对微观,聚焦于戏剧舞台上反复出现的内容及其产生的记忆问题,进行了历史和理论的梳理和探究,发明了独特的学术名词“haunted”“ghosted”,并被广泛接受。卡尔森教授对一个戏剧史上久已存在的普遍现象提出了一种创造性的理论,堪称戏剧研究的一个范本。
——孙惠柱 剧作家、导演、教授、英语戏剧专家
本书作者探讨了戏剧的重述问题以及接受中记忆所起的作用,其内容不仅涉及戏剧学,而且延伸到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层面,可以说是一本观点深刻,论述生动的著作。本书获得了纽约大学颁发的奖励美国最佳戏剧书籍的卡洛韦奖,可谓名至实归。
——宫宝荣 法语戏剧专家、教授、《戏剧符号学》译者
本书深入探讨了戏剧对观众接受和记忆的影响,这是其他学术著作很少论及的一个有趣的切入点。通过研究戏剧中的“幽灵”现象,作者揭示了戏剧作为文化记忆守护者的重要性,为我们理解戏剧的文化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本书不仅对戏剧研究者与从业者很有价值,也适用于对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更广泛的人文学科感兴趣的一般读者,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案例。作者的研究穿越时空,涉及欧洲、美国和亚洲的演出历史,可谓旁征博引,论述既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必将成为剧场艺术领域的重要参考之作。
——李亦男 德语戏剧专家、教授、《后戏剧剧场》译者
这是一本精彩的著作,将为戏剧和表演领域的学术研究带来深远的影响。
——约瑟夫•罗奇 耶鲁大学荣誉教授
这是为数不多的专门论述如何在戏剧语境中激发和利用记忆的作品之一,观众的接受与记忆这一概念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讨论。这本书不仅对戏剧专业的学生和戏剧从业人员有意义,对于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迈克尔•惠特拉什 比尤纳维斯特大学教授
......(更多)
马文•卡尔森
Marvin Carlson(1935- )
康奈尔大学戏剧系博士,世界著名戏剧学、表演学、比较文学、中东研究教授,曾任康奈尔大学教授,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S.E Cohen教授,并曾兼任华盛顿大学教授、印第安那大学高级研究员、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被希腊雅典大学授予荣誉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戏剧学理论、表演学理论、世界戏剧史、阿拉伯戏剧,并为《西方戏剧和阿拉伯戏剧》学刊创刊主编。曾获ATHE事业成就奖、乔治•吉恩•内森奖、伯纳德•休伊特奖、乔治•弗里德利奖、卡洛韦奖、古根海姆奖等重要奖项。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表演批评》《用方言说话:戏剧中的语言》《戏剧》《打碎哈姆雷特的镜子:戏剧与现实》《一万个夜晚:50年看到的好戏》等。
朱夏君
文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纽约城市大学访问学者,汤显祖研究中心研究员,环球时报“希望英才”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戏曲史论、昆曲、中外戏剧比较,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等。著有专著《二十世纪昆曲研究》《戏之为戏:中国古典戏曲的本体与源流》。曾在《文学评论》《清华大学学报》《戏曲研究》《中国音乐》《戏剧艺术》《艺术百家》《艺术评论》等刊物发表过论文,并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和摘编。
......(更多)
序言/杨扬
中文版序言
致谢
第一章 幽灵出没的舞台:概述
第二章 幽灵出没的文本
第三章 幽灵出没的身体
第四章 幽灵出没的制作
第五章 幽灵出没的剧场
第六章 幽灵出没的丰富画面:后现代主义的戏剧重述
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