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上海声调实验录

上海声调实验录
作者:朱晓农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5-01
ISBN:9787532096398
行业:教育
浏览数:48

内容简介

《上海声调实验录》内容简介:《中国当代语言学》丛书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重点出版项目之一。本丛书于1990年春由游汝杰(复旦大学)、张洪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和唐发铙(本社)策划,并开始组稿和编辑工作。当初拟定的丛书编辑宗旨如下:

中国语言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摆脱传统小学的樊篱,进入现代语言学的新阶段。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语言学已经积累了可观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许多领域在海内外又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套丛书希望总结中国当代语言学各个分支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反映最新的研究进展,以期收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效果,促进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丛书作者则不限国别地域,不限门户学派,唯求高明独到,力争每一本书都能达到当代该学科的最高水平。

......(更多)

作者简介

......(更多)

目录

费国华序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目标和范围

1.2 关于上海方言

1.2.1 方言系属

1.2.2 内部变体

1.3 以往的研究

1.4 本项研究的理由

第二章 上海音系

2.0 导言

2.0.1 音节作为基本音韵单位

2.0.2 音节结构的常规分析

2.1 五类音节

2.2 音节成分

2.2.1 声母

2.2.2 韵母

2.2.2.1 介音

2.2.2.2 韵基

2.2.2.3 韵核

2.2.2.4 韵尾

2.2.2.5 对转写和韵母的某些考虑

2.2.3 声调

2.2.4 音节配列

2.3 词几何

2.3.0 引言

2.3.1 声域和哞声

2.3.1.0引言

2.3.1.1 发声域不能仅以[土浊]来定义

2.3.1.2 声域不可能属于声调

2.3.1.3 声域不能是声母辅音的属性

2.3.1.4 声域不能是声母的属性

2.3.1.5 声域不能是元音/韵基/韵母的属性

2.3.1.6 一声域不能是音节的属性

2.3.1.7 声域作为音韵词的属性

2.3.2 音节的层级

2..3.3 介音的音节地位

2.3.5 小结

2.4 音位在上海话音系学中是必要的吗?

2.4.0 吲言

2.4.1 上海话音位处理的麻烦

2.4.1.1 两个调位还是五个?

2.4.1.2 长度区别还是韵尾区别?

2.4.1.3 是否需要“半辅音”

2.4.2 求音位的三种取向

2.4.2.1 实用取向

2.4.2.2 音节取向

2.4.2.3 最小音位库取向

2.4.3 小结

第三章 方法和程序

3.1 实验程序

3.1.1 测试字表

3.1.2 发人

3.1.3 录音

3.1.4 声学仪器和测量步骤

3.2 归一化

3.2.0 引言

3.2.1 基频归一化

3.2.1.0 引言

3.2.1.1 六种基频归一化策略

3.2.1.2 标准指数和离散系数

3.2.1.3 定义频域的策略

3.2.1.4 选择用于归一化的采样点(标准点)

3.2.1.5 再论半音LD转换法

3.2.1.6 对数z-score法与线性z-score法比较

3.2.1.7 LZ转换法的参数和步骤

3.2.2 音强的归一化

3.2.3 时长归一化

3.2.4 小结

第四章 阴平T1的声学性质

4.1 时长

4.1.0 引言

4.1.1 时长和元音高度

4.1.2 时长和性别

4.1.3 时长归一化

4.1.4 小结

4.2 基频

4.2.0 引言

4.2.1 基频高低和元音高度

4.2.1.0引言

4.2.1.1 IFO总体差异

4.2.1.2 个A.IFO指数

4.2.1.3 小结

4.2.2 调头干扰

4.2.3 基频形状和元音、性别

4.2.4 T1的基频曲拱

4.2.5 基频分布

4.2.5.0 引言

4.2.5.1 频域

4.2.5.2 起点

4.2.5.3 基频最高值Fmax最低值Fmin和调域之间的关系

4.2.5.4 小结

4.2.6 基频归一化

4.2.6.1 结果

4.2.6.2 讨论

4.2.6.3 小结

4.2.7 总结

4.3 音强

4.3.0 引言

4.3.1 音强值和元音高度

4.3.2 音强形状

4.3.3 音强分布

4.3.4 音强归一化

4.3.5 基频和音强

4.3.6 小结

第五章 阴去T2的声学性质

5.1 时长

5.1.0 引言

5.1.1 时长和元音高度

5.1.2 时长和性别

5.1.3 时长归一化

5.1.4 小结

5.2 基频

5.2.0 引言

5.2.1 基频值和元音高度

5.2.1.1 IFO的总体区别

5.2.1.2 个人IFO指数

5.2.1.3 小结

……

第六章 阳去T3的声学性质

第七章 阴入T4的声学性质

第八章 阳入T5的声学性质

第九章 单字调总说

第十章 两字组连调的声学性质

第十一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省略符号和主要术语对照

道谢

......(更多)

读书文摘

例如,有的音系学家为了支持自己不允许声调跨越上下两域的观点,引用[53]的描写,而摒弃其他描写。但要是谁引用[52]的描写而不顾[53],他就可以作出不同的音法处理并发展出不同理论。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