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美国当代重要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史家罗莎琳·克劳斯(Rosalind E. Krauss)发表于1977年。作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将当时“法国理论”的新思想引入现代雕塑讨论的著作之一,克劳斯以深刻犀利的洞察力和过人的勇气冲破了由格林伯格主导的现代主义艺术批评体系,借用结构主义、现象学和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观点阐释现代雕塑,重新梳理了从罗丹开始,途经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杜尚、布朗库西、超现实主义、摩尔、赫普沃斯、史密斯、卡罗、动态艺术、偶发艺术,直至极简主义的现代雕塑变迁之路,被视为20世纪美国艺术批评的经典之作。
......(更多)
作者罗莎琳•克劳斯,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批评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有《前卫原创与其他现代主义神话》、《视觉无意识》等作品。
......(更多)
致谢 xi
总序 xiii
中文版前言 xv
导言 1
第一章 叙事性时间:《地狱之门》的课题 7
第二章 分析型空间: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 40
第三章 现成品形式:杜尚与布朗库西 70
第四章 游戏方案:超现实主义的规约 105
第五章 坦克图腾:焊制的形像 149
第六章 机械芭蕾:光,运动,剧场 204
第七章 双重否定:雕塑的新语构 248
作者介绍 295
参考文献 301
索引 307
......(更多)
当谈到自己对这些作品所要求的实在动势时,贾科梅蒂补充道,“我希望观者可以在雕塑上坐着、走动,或是倚靠着它们。”把雕塑布置成一盘棋的做法,明显就是为了实现这种实体即时性。
卡罗所描绘的人体不是外部观察的结果,不存在客观不变的相对比例,而是源自内部的感受,各部分的关系受制于主观影响。这种主观感受可被比作肢体受伤时的感受,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处,使得身体的其他部分在剧痛中消失,其他所有的感觉也都不复存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