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阿瑟·米勒手记

阿瑟·米勒手记
作者:[美]阿瑟·米勒
译者:汪小英
副标题:“推销员”在北京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2019-01
ISBN:9787511377807
行业:其它
浏览数:79

内容简介

◆现代戏剧大师阿瑟·米勒在北京的48天

穿过剧场 记录中国

···

【内容简介】

阿瑟·米勒是20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1983年春,他受邀来到中国,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他的头号大戏《推销员之死》。除去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阿瑟·米勒面对的是一个正处于历史交会点的古老国家:样板戏的岁月刚刚过去,一个高速狂飙的时代迎面而来。这本书是以米勒1983年的排练日记为基础写成的。

在这本手记中,阿瑟·米勒敏锐而犀利、坦率而真挚,他记录了一次惊奇的剧场冒险,观察着身负烙印的人们,在美国与中国之间思考文化、历史、人性。透过剧场、透过北京,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缩影浮上纸面。

我把自己的“无事生非”、误解和错误的判断都原封不动地留在这里。在那两个月里,我兴奋地努力地工作,以独特的角度观察着中国。——阿瑟·米勒

···

这份记录非同凡响,它是对(那个时代的)中国景象的反应,记录者是舞台上的顶尖高手,更是拥有敏锐眼光和深刻思想的世界公民。

——《纽约时报》

这绝不只是一部有点古怪的剧场冒险记。它往回追溯了作者在战后美国作为一名自由主义者的经历,又展示了作者在当下对中国的思考。

——《经济学人》

没多少人能写好导演戏剧的艺术。但是,米勒要解释的问题既特别又复杂:当你的戏剧用的是一种你根本不可能听懂的语言,你怎么导演……这些日记作为一份成果,不只记录了一部独特的作品在中国的产生,也记录了任何作品都会经历的那种过程,记录了所有思虑周全的导演都会有的想法。

——《泰晤士报》

···

【编辑推荐】

◆1983年《推销员之死》在北京公演,大为轰动,几乎成为“乒乓外交”中美关系解冻之后两国戏剧交流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这本日记有一个主题,或者说米勒对中国的观察有一个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中国人)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中的演员。通过一个剧作家对中国人的观察,让剧场与戏、与中国人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关系。”

◆与同类的导演手记、访谈录相比,《阿瑟•米勒手记:“推销员”在北京》既拥有如雷贯耳的作者(20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现代戏剧大师、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又拥有“敏锐眼光与深刻思想”兼具的文字(《纽约时报》评),同时背景位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其记叙联结着海外对古老中国的想象与现代中国的景观、联结着美国与中国的文化,书中还有关于曹禺、英若诚等中国文化界名流的刻写,以上种种,使这本书极具重要性。

◆本书另包含了初版时未能收录的英格•莫里斯拍摄的珍贵照片,这些记录了排练场景、捕捉了演员与导演身影的照片,与阿瑟•米勒精练、犀利、深刻的文字相辅相成,以戏剧为触发点、联结点,一同为读者展现出那个年代的北京、中国和中国人,以更加丰富、立体的方式,邀请读者再次观察、体会那场文化盛事。

◆“剧场和戏”书系是开放性的戏剧相关作品集合,好的戏剧、叫座的戏剧,必然要关照当下中国的社会潮流,它也不仅与剧本有关,剧团、演员、观众乃至一般大众,要更深刻的理解戏剧乃至经由戏剧更好的理解世界。

......(更多)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阿瑟·米勒(1915—2005)

著名美国剧作家。他被哈维尔评价为“20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拉什迪说他是“一个具有真正道德高度的人,表现出今日堕落之世上的罕有品质”;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称:“他是一个里程碑,一个领路人,我对他深为折服。”

主要剧作有《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萨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桥头眺望》(A View from the Bridge)、《美国时钟》(The American Clock)等。

···

【译者简介】

汪小英 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后入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师范系学习小学教育,另译有《少年柏拉图》《上学真的有用吗?》。

......(更多)

目录

序言

缘起

《推销员之死》排练日记

译后记 眼前万里江山

......(更多)

读书文摘

查理总想给威利找份差事,威利生气地说“我有差事”。查理说,“没有薪水的差事,那也叫差事?” 威利说,“我给他取得名字,霍华德这个名字是我取的。”正是这个霍华德解雇了他。查理忍不住说,“你给他取名字叫霍华德,可这件事你卖不出去。”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