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电影领域享有盛誉,又街知巷闻,这样 的导演没几个,希区柯克就是其中之一。本书纵览了他漫长而多产的职业生涯,审视了影响他作品的因素、贯穿他多部影片的主题,还有过去重视不够的希区柯克的“在场”——包括众所周知的出镜和借用角色作为替身,探讨了两个希区柯克之间的关系:一个是严肃的甚至拷问式的艺术家,一个是爱开电影玩笑的魔术师。进而深入分析了希区柯克的关键影片:《讹诈》——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心声疑影》——他的宠儿;《伸冤记》——质问有罪与无辜的本质;《迷魂记》——他最深奥的作品(有争议);《精神病患者》——他最凶残的作品,探讨邪恶的本性;还有《群鸟》——他最后的杰作,也是他误读最多的影片之一。
......(更多)
大卫•斯特瑞特(David Sterritt),美国著名的电影批评家,纽约影评人协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长岛大学戏剧与电影教授,还曾任教于纽约大学,a其电影评论不仅发表在《纽约时报》、《电影评论》、《电影爱好者》、《美国电影》等多家报刊上,而且出现在ABC、CBS、Discovery、CNN、Fox等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媒体上,出版了多部关于戈达尔的力著,对希区柯克也颇有研究。
......(更多)
人们普遍认为《绳索》完全是希区柯克的一部实验性影片,主要因为其非正统的拍摄和剪辑方法。每个镜头长约10分钟,这是持续拍摄的上限。而且换胶片放映是用摄影机前的物体大玩障眼法,这创造了连续拍摄(和连续放映)的幻觉,令观众把《绳索》当做一出实时表演、拍摄和观看的戏剧。影片没有(主要通过剪辑产生的)省略部分——那是传统电影语法的一部分
从这些研究中浮现出来的关键主题有: ——有罪与无罪的暧昧不清 ——罪行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 ——迷恋表现负罪的女人 ——医治的沉迷和软弱 ——知情=危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