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研究文学理论的学术文集。“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一概念提出于2004年,之后经过不断的讨论,逐渐成长为新世纪文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本意并非像字面那么绕口,简单说来,就是反对文学研究界根深叶茂的现代性的“文学性”理论(即一种唯美主义的美学),而旨在发展一种文学的“社会批判美学 ”。因此,围绕这一理论产生的争议,主要是在一个审美泛化的社会里,究竟要不要坚守、以及如何看待“文学性”的问题。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展开和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以及相应的文化自信的强化和提升,这一命题进入中西关系解释学的讨论范围,于是又再度焕发出新的理论潜能——它反对与“文学性”相对应的,将民族文学他者化、本质化的做法,而提倡一种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的交往诗学(或间在解释学)。
......(更多)
金惠敏,男,汉族,1961年生,河南淅川人,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年入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级研究员。现主要社会兼职有:《文学评论》编委,陕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17-2020),新疆大学“天山学者”特聘教授(2018-2023),英国国际权威期刊T 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London: Sage)编委(唯一华人编委),美国纽约Explorations inMedia Ecology编委,美国洛杉矶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Los Angeles)编委,北美东西方研究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委员会委员,院级职称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外人文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1998-2007),上海外国语大学211讲座教授(2009-2012),河南大学省(政府)特聘教授(2006-2011),陕西师范大学曲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2016),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客座教授(2015-2016冬季学期,讲授英国文化研究课程)。在海内外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13部。
......(更多)
自 序/ 1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一种“元文学”或者文论“帝国化”的前景/ 1
作为理论的文学与间在解释学:
走出唯美主义与审美民族主义的误区/ 9
一、文学作为理论的越界/ 11
二、唯美主义和对于唯美主义的认识误区/ 20
三、审美民族主义与间在解释学/ 34
结语/ 43
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辩证法:
以巴赫金对什克洛夫斯基的批判为中心/ 47
一、什克洛夫斯基的“奇异化”及其真正的旨趣/ 49
二、巴赫金对“奇异化”的误解和歪曲/ 54
三、文学与社会 / 文化的积极循环/ 59
四、黑格尔与艾柯:两点补充/ 73
“文学性”理论与“政治性”挪用:
对韦勒克模式之中国接受的一个批判性考察/ 83
一、韦勒克模式与中国 80 年代文学界的思想启蒙/ 87
二、文学规律的内外之争与“小特殊性”和“大特殊性”之辩/ 96
结语/ 105
阐释的政治学:
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谈起/ 109
消费时代的社会美学:
学科蓝图及其文化语境/ 127
一、“美学”反对“社会”/ 129
二、“社会美学”与“艺术”无关/ 134
三、“社会”即“文化”/ 139
四、在“社会美学”之前/ 145
五、“物符”化与“社会美学”的诞生/ 152
40 年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历程之我见:
《40 年文艺理论学科史》序言/ 161
什么是“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作为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学术自辩(Apologia)/ 173
一、为什么是“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174
二、“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的基本主张及其依据/ 179
三、一句话回答:什么是“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191
后 记/ 193
增订版后记/ 197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