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楼的玻璃柱》很像一出戏剧。那个工作室,很像一个“人性实验室”。张叶用十分奇特的故事讲述了非常有实感的生命体验。透过一个玻璃柱,能改变自己看待生活的偏见?能看穿别人脑中的视像?能纠正整个世界的扭曲?或许反而会加深对世界、对他人的误解也未可知。作者对生命感受的描述有她个人化的经验和领悟,却完全能与读者沟通。整篇小说本身似乎就是个玻璃柱,读者能透过它看到熟悉的生活中不那么熟悉的东西,也许还能看到自己。——戏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 王晓鹰
○ 《四楼的玻璃柱》以当代艺术工作室为文本中心,由此拼接的上下文则是当代艺术家与这个社会的某些人物构成的某些微妙关系。作品本身让人们对当代艺术群体有了直观感性的了解。一方面,玻璃柱是主角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通过玻璃柱观照人性与社会本就富于丰富的寓意;另一方面,这个玻璃柱本身也成为主角与他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隐喻。爱情、人性、欲望在这个玻璃柱中既被透视,也被变形。人们对玻璃柱的观看,也成为对社会与人性那些赤裸本性的参悟。这是个用小说语言进行当代作品阐释的文本,许多精彩的段落都是对艺术史、艺术概念和艺术作品的绝妙评析。——美术批评家、《美术》社长兼主编 尚辉
○ 我们所身处的时代,满目皆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空前扩张。颠覆性的技术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及自身价值的展示方式。我在这本谈论着文化与艺术的小说中寻到了技术赋能的踪迹,也窥见了技术所导致的信任与道德问题。这其中对伙伴关系的书写,将技术能力与人性中深刻的需求进行了巧妙的联结。——欧盟中国商会秘书长 付敬
《四楼的玻璃柱》是一部长篇小说。装置艺术家马骁的工作室客户不断并屡获好评,可他对自己的生活却颇不满意。马骁的助手陆一舟怀有舞台剧的理想却难以实现。能随时获取他人脑中浮现的图像的艺术博士董回音带来一个可以看到画作中隐秘晦涩之处的玻璃柱,她的加入促进了工作室的业务发展,也使几个人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洞察、猜测、矛盾、欲望在工作室里发酵,客户们隐秘的心思也逐渐暴露。人类看似渺小,却无一不在用力稀释自身的苦楚。
......(更多)
张叶,生于1980年代。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英国约克大学。艺术史硕士。曾就职于中国国家话剧院。出版过长篇悬疑小说《第十子》。短文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戏剧文学》《民间文学》《国话研究》。
......(更多)
......(更多)
一件事总不能实现有时并不是坏事,因为思想的缓慢复杂过程延缓了事件的进展,这种延缓是自然、是宇宙在善意地警告人们提防表面上的迅速进步。快速成就,有时令我们心灵极度贫乏。从未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使人在各个学科积累了如此丰富得令人震惊且仍然在不断增长的大量知识。 …… 他需要的,是引导他走出迷宫的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