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我想要的人生吗?”每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瞬间可能都曾发出这样的疑问。当一个人被推到生命的尽头,死亡会像镜子一般映照出这一世的得与失、幸福与遗憾。生命的悲剧从来不在于人生苦短,而在于没有活成真正的自己。
这是世界级生死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论述生命与活着的第一本书,多年的临终关怀工作经验让她与大卫·凯思乐对人生的课题思考了很多,他们发现多数人面对的人生课题是一样的:真实、爱、关系、失去、力量、愧疚、时间、恐惧、愤怒、娱乐、耐心、屈服、宽恕、幸福。有些功课虽然必定经历,但少有人关心,仅仅尝试着去理解,也会使人受益匪浅。本书以论述真实作为开端,以论述幸福作为结束。在这些章节中,两位生死学大师将临终者们的感悟与生死学研究结合,不但向我们揭示了爱、希望、关系的真相,而且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真实自我的伟大。给每一个正在寻找生命意义的人提供了幸福度过一生的答案。
......(更多)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生死学研究的先驱,2007年入选美国国家妇女名人堂,她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 100位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并获得了19个荣誉学位。到1982年7月为止,库伯勒·罗斯在大学、神学院、医学院、医院和社会工作机构中为125,000名学生教授了死亡和临终课程。1970年,她在哈佛大学进行了英格索尔讲座,主题是“死亡与垂死”。她一生共创作25本书,已被译为32种语言,影响巨大。《论死亡与临终》影响了无数人对待死亡与临终的方式,被誉为“生死学经典”。她还著有《直到我们说再见》、《了解死亡与临终》、《论死后的世界》、《天使走过人间》等。
大卫·凯思乐:世界首屈一指的悲伤情绪研究专家,其研究曾多次发表于《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商业周刊》和《生活》杂志,并参与CNN,Fox,NBC,PBS和CBS多个节目。他所著的《临终的需求》曾得到特蕾莎修女的褒扬,与路易斯·海合著的《心的重建》在国内外均获得了巨大反响。
......(更多)
一、真实
发现真实的自我,看见真实的他人。
二、爱
爱是生命中唯一真实而持久的经验。
三、关系
用心看待和人相处的每一刻。
四、失去
人生无法重來,没有失去也就沒有成長。
五、力量
力量來自于了解自己。
六、愧疚
选择爱或愧疚全在一念之间。
七、时间
专注现在活在当下,充分体验这一刻生命。
八、恐惧
恐惧无法阻止死亡,却会阻碍生命。
九、愤怒
学习更坦诚地表达愤怒。
十、娱乐
玩乐是每个人生命力量的泉源。
十一、耐心
万事万物顺其自然。
十二、屈服
放弃是逃避,面对才是屈服。
十三、宽恕
我们最需要宽恕的常常是自己。
十四、幸福
你的每一个抉择应该让你觉得此生无悔。
十五、最后一课
用心去触摸生命
......(更多)
生命的学习过程有点类似于渐近成熟。你不可能突然间就会更幸福、更富裕或更强大起来,但你会更深入地了解你周围的世界,怡然自得并心态平和。生命的学习并不在于要使你的生命趋于完美,只是要还生命以本来面目。“我现在因生命的缺憾而感到快乐”,多么美妙的顿悟啊!
很多人只有处在生命的危急关头,才能醒悟过来——他们看透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生命和生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