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大传(性的救赎之路增订版 )》全面系统地挖掘搜集到了关于朱熹的上千 种史料,考明众多历史事件的真相,对朱熹的一生及 其思想发展历程作了全面深入的新研究,破除历来的 误说、错案、悬案、谜案,把朱熹由“神”还原为“ 人”,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朱熹,从中 揭示出了朱熹人本的“性学”思想体系的本质及其价 值所在,也活画出了一幅南、北宋交替时代风云突变 的历史画卷。
此次增订一是补充了朱熹的新资料,对原来一些写得比较含混或写错的地方作了补充或改写;二是写 进了三十年来作者对朱熹的新思考、新认识,如认为 朱熹的理学体系应称为“性学”的思想体系,朱熹是 从体用关系来构建自己的“理一分殊”的哲学体系, 朱熹的“性即理”的性学是一个人性救赎(复性)的 思想体系等;三是全面校改了错字错句、漏字漏句、 错误标点、错误引文等。
......(更多)
束景南,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宋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导。发表专著有《朱子大传》、《朱熹佚文辑考》、《中华太极图与太极文化》、《论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朱熹年谱长编》(上、下卷)、《朱熹佚诗佚文全考》等。其中《朱子大传》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世界太极科学金奖,《朱熹年谱长编》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朱熹佚诗佚文全考》获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朱子大传》被翻译传播至韩国、美国等国家。
......(更多)
献词
增订版前言
序一
序二
我对束著《朱子大传》的评价
自序:朱熹的心态世界
引论 道学文化心态论纲
一、道学——一种文化心态
二、道学:士子文化心理的失范与重铸
三、心与性:道学的两条灵魂拯救之路
四、“圣贤气象”——“道”光轮笼罩下的心态世界
五、道学心态的二极对立
第一章 人性救赎“圣人”的诞生
败落世家的浮沉
从尤溪、浦城到都下
在建瓯环溪
第二章 师事武夷三先生
卜居潭溪
“三字符”与“昭昭灵灵底禅”
由白水、籍溪通向湖湘派
第三章 出入佛老的心路历程
踏上心学之路
通向“牧斋”
“从谦开善处下工夫来”
第四章 儒家心态的迷失与复归
高士轩中的世俗主簿
主县学下的自我反思
泉南佛国的“杜鹃夜悟”
第五章 从学延平:从主悟到主静
畏垒庵中的理学信徒
“困学”的艰难跋涉
走出“恐闻”
第六章 在隆兴北伐与和议的旋流中
师事延平的最后一章
“诋诃百事”的入都抗争
苟安氛围中的自我奋进
第七章 从李侗到程颐_
清算宗呆一无垢的佛学论战
中和旧说的历程
衡岳之游
己丑之悟:中和新说的诞生
第八章 寒泉著述:砥砺理学之剑
超然会太极
清算湖湘派的论战
前《四书集注》的经学体系
道统与正统
第九章 鼎足分合:朱吕陆三会
寒泉之会
鹅湖之会
三衢之会
第十章 丁酉年:生平学问的第一次总结
顿进之功
《四书集注》经学体系的诞生
五经学思想的飞跃
第十一章 儒宗在匡庐
“见儒者之效”
封事与赈荒
从观音寺之会到白鹿洞之会
吹向江西的朱学旋风
第十二章 浙东提举——道学人格的风采
“卧龙”再起
六劾唐仲友的“人间喜剧”
浙东的三学角逐
第十三章 跄伏武夷山中
武夷精合中的道学夫子
在反道学文化逆风中
第十四章 全方位的文化论战
内圣外王:义利王霸之辩
平衡浙学与陆学的道学砥柱
通向图书象数的占学
第十五章 戊申延和奏事风波
“抛却书册去寻春”
延和奏事
朱林交奏背后的党争
第十六章 从传统反思到现实批判
“自无极而为太极”之谢
朱陆太极论战
戊申封事——反思与批判的里程碑
第十七章 己酉年:生平学问的第二次总结
先天学与太极学的珠联璧合
离经叛道的新经学体系
人本主义的四书学体系
“性”的救赎之路:“理一分殊”性学体系的建构
第十八章 南下临漳
在相党纷争的闹剧中出山
“经界”风云
又一次失败的地方更革
南陬民间学术素王
第十九章 卜居考亭
横流独抗:与浙学的新论战
朱辛双子星座
“我愿君王法天造”
第二十章 二入湖湘
“精密严恕”的长沙百日新政
卷入宫廷内禅闹剧
第二十一章 入侍经筵四十六天
“帝王师”人都
一个被新君憎厌的经筵老儒
逐出国门的“天下大老”
第二十二章 庆元党禁:在文化专制的炼狱中
沧洲精合——“吾道付沧洲”
道学一伪徒一逆党
打入伪籍的逆党之魁
第二十三章 守吾太玄:生平学问的第三次总结
游心于韩文屈赋之间
“空同道士”与周易参同契
经学大师与经学弟子们
第二十四章 莫向人前浪分雪,世间真伪有谁知[
最后的精神漂泊
“我不就狱,众无所恃”——道学党魁之死
尾声:回到多维文化视野:人性救赎之路
后记
主要征引参考书目
后跋
......(更多)
一個學派要有號召力和生命力,必須要有一部系統而又簡明闡述自己學派思想體系多著作作為旗幟。湖湘學派就沒有這樣多著作,終因弟子們後來各自為說、無所適從而歸於衰落消亡。正是這種學派意識推動朱熹、呂祖謙相晤共同編出了『近思錄』。
君的獨裁自用與臣的苟安無為是一對孿生子,由此必然造成言路閉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