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约翰•伯格最深情的告白之书。本书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艺术评论家、公共知识分子约翰•伯格的自传式小说,一部记忆之书、死亡之书、爱之书、成长之书,一部深沉无悔的告解。这本书引领我们在生者与死者的相遇中穿越欧洲,从里斯本,到日内瓦,到克拉科夫、伊斯灵顿、马德里、波兰……
2.和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一样美丽的地志学书写。约翰•伯格以精彩绝伦的想象力,赋予现代城市以个人化印记和魔幻气息,最私密的写作和最彻底的虚构,却仿佛写出了每个人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内容简介
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艺评家、公共知识分子约翰•伯格的自传性小说;一部记忆之书、死亡之书、爱之书、成长之书,一部深沉无悔的告解。
这不是一本传统的小说、回忆录、散文或传记,而是一种混杂了这些文体的崭新文类,即NewStatesman所谓的“未来的文类”:“是虚构,但非传统小说;是作者的第一人称,但非回忆录;是在时间与空间中自由穿梭的描述,但又始终是立足于当下;是一篇无悔的告解,也是对感知与情感的深刻挖掘。”
名人推荐
我尊崇并热爱约翰•伯格的作品。他为世间真正重要之事写作,而非随性所至。在当代英语作家中,我奉他为翘楚;自劳伦斯以来,再无人像伯格这般关注感觉世界,并赋之以良心的紧迫性。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与思想者。论诗意,他或许稍逊劳伦斯;但他更机敏、更关注公共价值,风度气节亦胜一筹。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与思想者。
——苏珊•桑塔格
他不倦的窥探并非仅仅指向摄影与绘画,而是“观看”的诡谲。在我们可能涉及的有关观看的文献中,很难找到如此引人入胜的文字,这些文字有效化解了古典绘画被专业史论设置的高贵藩篱,也使照片摆脱过多的影像理论,还原为亲切的视觉读物。阅读伯格,会随时触动读者内心极为相似的诧异与经验,并使我们的同情心提升为良知。
——陈丹青
撇开意识形态立场不谈,伯格目前在几个领域里都是不可不读的大家。例如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你能不看《观看之道》和《毕加索的成败》吗?假如你研究摄影,你能不读他的《另一种讲述的方式》吗?假如你喜欢当代英语文学,你一定会在主要的书评刊物读到其他人评介他的新小说。更妙的是,他随便写一篇谈动物的文章,也被人认为是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动物研究”的奠基文献之一。综合起来看,他就和苏珊•桑塔格一样,是那种最有原创力也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虽然不在学院,也不按学院的格式写作,却创造出了很多名牌大学教授一辈子也弄不出来的观念。而且他还要写得那么美,拥有那么多读者。反过来说,今天我们中国也很流行讲“公共知识分子”,但很惭愧,我们似乎还没有人及得上伯格这一流,还没有谁会有这样的知识上的创造力。
——梁文道
......(更多)
约翰•伯格,英国艺术评论家、小说家、画家和诗人,192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44至1946年在英国军队服役。退役后入切尔西艺术学院和伦敦中央艺术学院学习。1940年代后期,伯格以画家身份开始其个人生涯,于伦敦多个画廊举办展览。1948年至1955年,他以教授绘画为业,并为伦敦著名杂志《新政治家》撰稿,迅速成为英国颇具争议性的艺术批评家。
1972年,他的电视系列片《观看之道》在BBC播出,同时出版配套的图文册,遂成艺术批评的经典之作。小说《G》为他赢得了布克奖及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2008年,伯格凭借小说From A to X再次获得布克奖提名。
......(更多)
......(更多)
如果你非哭不可,他说,有时候你就是忍不住,如果你非哭不可,那就事后再哭,绝对不要当场哭!记住这点。除非你是和那些爱你的人在一起,只和那些爱你的人在一起——若真是这样,那你已经够幸运了,因为不可能有太多爱你的人——如果你和他们在一起,你才可以当场哭。否则事后再哭。
到处都有痛苦。而,比痛苦更为持久且尖利伤人的是,到处都有抱有期望的等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