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談物品的書,也是一本談人的書。物和人,主體和客體,它們的關係,便是本書最基本的質問起點。由物談人,先決的條件在於把物當作是人的鏡子。
在青年馬克思的人類學中,客體和主體相互界定。人的本性在於他以生產物品來改造世界。反過來,製造物則是人之本性的外在顯現。在這個直接而沒有中介的關係中,主體便是客體之源;客體乃是主體的鏡子。「我們的生產便像是反映我們的存有的鏡子。」主體的存有樣態「反映」於客體的存有樣態,這便是布希亞在一書中的基本提問起點。
......(更多)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2007) 法国哲学家,后现代思想大师,知识的“恐怖主义者”,曾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牧师。作为最先进的媒介和社会理论家,他也被法国学界推崇为新的麦克卢汉。从1988年起,鲍德里亚在英美世界获得广泛赞誉。其主要代表著作包括《物体系》《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生产之境》《象征性交换与死亡》等。
......(更多)
......(更多)
共时性和贯时性结构,倾向于组织和对真实系统化和独占的控制,在这样的文明里,便会(在物品的层次和行为与社会结构的层次)出现一个第三向度,那便是时代错乱。虽然是系统相对缺失的见证,这个心理退化的维度也在系统中找到栖身之所,并出乎常识意料之外,使得系统可以运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