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论文集,收入论文、杂文、序跋等六十余篇,内容包含少数民族关系、中古政治史、佛教、佛教的中国传播及演变,序跋等。是研究中国历史、陈寅恪学术思想、生平必读之书。
......(更多)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带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更多)
論李栖筠自趙徙衛事
李德裕贬死年月及歸葬傳說辨證
以杜詩證唐史所謂“雜種胡”之義
書杜少陵《哀王孫》詩後
元白詩中俸料錢問題
《順宗實錄》與《續玄怪錄》
《魏志·司馬芝傳》跋
《逍遥遊》向、郭義及支遁義探源
元代漢人譯名考
《幾何原本》滿文譯本跋
吐蕃彝泰贊普名號年代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一)
靈州、寧夏、榆林三城譯名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二)
《彰所知論》與《蒙古源流》(《蒙古源流》研究之三)
《蒙古源流》作者世系考(《蒙古源流》研究之四)
高鴻中明清和議條陳殘本跋
梁譯《大乘起信論》僞智愷序中之真史料
武曌與佛教
讀《洛陽伽藍記》書後
《大乘義章》書後
禪宗六祖傳法偈之分析
《有相夫人生天因緣曲》跋
《須達起精舍因緣曲》跋
敦煌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跋
敦煌本《心王投陀經》及《法句經》跋尾
敦煌本《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演義》跋
斯坦因Khara-Khoto所獲西夏文《大般若經》考
《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
西夏文《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夏梵藏漢合璧校釋》序
《敦煌石室寫經題記彙編》序
童受《喻鬘論》梵文殘本跋
《南嶽大師立誓願文》跋
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
《王靜安先生遺書》序
與劉叔雅論國文試題書
劉叔雅《莊子補正》序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續稿》序
楊樹達《論語疏證》序
陳述《遼史補注》序
陳垣《敦煌劫餘錄》序
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序
陳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
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序
鄧廣銘《宋史职官志考證》序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册審查報告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册審查報告
《先君致鄧子竹丈手札二通》書後
《大乘稻芊經隨聽疏》跋
《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跋
敦煌本《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跋
“薊丘之植,植於汶篁”之最簡易解釋
庾信《哀江南賦》與杜甫《詠懷古迹》詩
東晋南朝之吳語
李唐武周先世事迹雜考
論李懷光之叛
李唐氏族之推測
《李唐氏族之推測》後記
三論李唐氏族問題
敦煌本《維摩詰經問疾品演義》書後
與妹書(節錄)
與董彦堂論《殷曆譜》書
讀《通志·柳元景沈攸之傳》書後
論許地山先生宗教史之學
吾國学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
......(更多)
陳垣墩煌劫餘録序 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爲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治學之士,得預於此潮流者,謂之預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預者,謂之未入流。此古今學術史之通義,非彼閉門造車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夫解釋古書,其謹慎方法,在不改原有之字,仍用習見之義。故解釋之愈簡易者,亦愈近真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