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两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
作者:R.R.帕尔默 / 乔·科尔顿 / 劳埃德·克莱默
副标题:西方的没落?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年:2011-01
ISBN:9787510023187
行业:军人
浏览数:49

内容简介

帕尔默等人所著的《现代世界史》初版于1950 年,广受好评,其销量在同类作品中始终名列前茅。它上溯欧洲古典时代,下及21世纪初,娓娓道来西欧如何在数百年里逐渐兴起,创造出一个辐射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诸方面的世界体系。该书视野宏大,内容广博,论述细密,见解深刻睿智,展示出历史的奥妙与魅力所在。

本书讲述从1914年到1945年间的世界历史。两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的相对实力衰落,欧洲之外的美国和俄罗斯崛起。

......(更多)

作者简介

R.R.帕尔默,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70),1990年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授予费尔特里内利奖。除本书外,另著有《18世纪法国的天主教徒和不信教者》(1939)、《民主革命的年代:美国与欧洲的政治史》(1959)等。

乔•科尔顿,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1950-1989年任教于杜克大学历史系。

劳埃德• 克莱默,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北卡罗莱纳大学历史系教授。

......(更多)

目录

序一 用“现代化”的视角解读现代世界史罗荣渠 1

序二 现代世界史的标准著作何兆武 4

序三 历史教科书的黄金标本刘北成 6

大事年表9

第1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1

1. 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1

两个敌对联盟:三国同盟对三国协约 2

摩洛哥和巴尔干半岛各国的危机 5

萨拉热窝危机与大战的爆发 10

2. 武装对峙14

地面战争,1914—1916年 14

海战 18

外交策略与秘密协定 20

3. 俄国的崩溃与美国的干涉25

俄国退出战争:革命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 25

美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27

大战的最后阶段 30

4. 奥地利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崩溃32

5. 大战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34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政府调节经济 34

通货膨胀,工业变革,思想控制 38

文化悲观主义 40

6. 巴黎和会,1919年42

“十四点”与凡尔赛条约 43

巴黎和会决议的意义 49

第2章 俄国革命和苏联55

7. 背景57

1881年以后的俄国:反动和进步 57

革命政党的出现 60

社会民主党的分裂: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 64

8. 1905年革命67

背景和革命事件 67

1905年革命的成果:杜马 70

斯托雷平的改革 71

9. 1917年革命73

沙皇专制的结束:1917年三月革命 73

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革命 76

新政权:内战,1918—1922年 79

10.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84

政府:多民族和联邦制 84

政府:党和国家 86

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 88

革命后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89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 93

11. 斯大林:第一个五年计划和清洗94

计划经济 94

农业集体化 97

工业的发展 99

五年计划的社会代价和社会成果 100

20世纪30年代的清洗审判 102

12. 共产主义的国际影响,1919—1939年104

背景:社会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04

第三国际的成立 106

第3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主政治、反帝国主义以及经济危机111

13. 1919年以后民主政治的进展111

民主政治和社会民主的实现 112

中欧和中东欧的新国家 113

东欧的经济问题:土地改革 115

14. 德意志共和国和洛迦诺精神117

德国民主政体和凡尔赛 119

赔款、德国1923年的通货膨胀和恢复 121

洛迦诺精神 122

15. 亚洲的反帝运动124

亚洲的愤懑 1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 126

土耳其和波斯的革命 128

印度的民族运动:甘地和尼赫鲁 130

中国革命:三民主义 133

中国: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 135

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 137

16. 大萧条:世界经济的崩溃139

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及其弱点 139

1929年的崩溃和经济危机的蔓延 142

对危机的政治和经济反应 143

对危机的文化反应 146

第4章 20世纪30年代的民主与独裁149

17. 美国:萧条和新政150

18. 英法民主政体的试验和调整154

英国政治生活:20世纪20年代和萧条 154

英国和英联邦:帝国的关系 157法国:20世纪20年代和萧条的到来 159

萧条引起的动荡不安和人民阵线 161

人民阵线及其后 163

西欧和萧条 164

19.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165

墨索里尼和法西斯的夺权 165

法西斯国家 169

20. 极权主义:德意志第三帝国172

阿道夫•希特勒的兴起 172

纳粹国家 177

极权主义:起因和后果 180

专政政体的扩展 185

第2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187

21. 民主国家的弱点:战争又起188

西方国家的和平主义与不团结 188

纳粹的进攻和法西斯侵略 190

西班牙内战,1936—1939年 193

绥靖政策的顶点:慕尼黑危机 196

绥靖政策的终结 199

22. 轴心国家胜利的时期200

纳粹欧洲,1939—1940年:波兰和法国的沦陷 200

英国的战斗和美国的援助 204

纳粹进犯苏联:苏联前线,1941—1942年 206

令同盟国沮丧的1942年:苏联、北非和太平洋 207

23. 西方和苏联的胜利210

计划与准备,1942—1943年 210

形势的转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北非、西西里 213

同盟国在欧洲的攻势,1944—1945年 215

大屠杀 219

太平洋战争的最后阶段:1944—1945年 222

24. 和平的基础224

出版后记231

......(更多)

读书文摘

许多人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像欧洲在那几个世纪中那样,产生出最终能导致现代科学和工业社会的各种力量呢?客观事实给予的答案是,像马可波罗这样的欧洲人到过中国,而不是中国人去过欧洲。

在18世纪全球经济的扩张中,每一个大陆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同亚洲的贸易受到古老的限制。对欧洲制造业来说,亚洲是一个几乎毫无价值的市场。欧洲需要从亚洲获得很多东西,而亚洲人几乎不需要从欧洲获得任何东西。中国、印度和马来文化的人们拥有自我满足的精湛文明。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