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具像的觀點,結合物質文化與靈媒研究,從鄉村與都市情境中探討民間宗教的意涵。第一部分以台灣鄉村的田野調查為基礎,從神像與乩童分析漢人民間宗教中靈力的概念與展現的形式,並以此說明漢人靈力的文化概念。第二部分,作者隨著村民從鄉村移往都市,探討移民在面對都市生活種種困難時,如何透過改造原鄉宗教,發展出新的都市宗教形式以面對快速變遷的都市情境。提供我們一個理解台灣民間宗教從鄉村到都市的動態樣貌,呈現了台灣民間宗教發展更整體的圖像。
※本書英文版榮獲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更多)
林瑋嬪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與人類學系系主任。專長為宗教人類學、親屬人類學與漢人研究,長期關注宗教議題,特別是物質文化與媒介相關研究。著有專書Materializing Magic Power: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Villages and Cities(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5),該書獲得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編有《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體》(臺大出版中心 2018)。
......(更多)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導論
第一部分 鄉村的民間宗教
第一章 神像
第二章 乩童
插曲
第三章 對話歷史與當代
第二部分 都市的民間宗教
第四章 比兄弟姊妹閣較親
第五章 靈力重構
結論
註釋
徵引書目
索引
......(更多)
事實上,台灣人對神明的認識更接近親人,而非官員。人們很少用「帝」或「后」來稱呼神明,而喜歡以「某某公」和「某某媽」來表達他們與神明的親近。
神像的靈力不只來自信徒自身生產力的異化,也來自神像物質化的過程——包括製作神像的材質、雕工、賦神的文化機制以及神像與信徒互動的社會結果。
「桌头」是乩童为神明附身时,负责翻译、与神明对话、并祂所派药方的人。由于长期参与地方仪式,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宗教知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