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四部分:《朝花夕拾》、杂文《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不乏温情,是鲁迅对曾经美好生活的温馨回忆。
杂文是鲁迅富有创造精神的作品。笔调犀利,精神深刻,眼光独到,对艺术的鉴赏力敏感,被广为传诵。
《呐喊》《彷徨》这两部小说集是鲁迅用他那能够洞悉人心的眼神和犀利的笔调对现实社会的冷峻刻画,给读者以启发。
散文:是对曾经美好生活的回忆,清新隽永,意味深长,流露出鲁迅温情的一面。
杂文: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文风或严峻凛然,或锋芒毕露,或泼辣犀利,或鞭辟入里,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小说:爱与恨、讴歌与抨击,旗帜鲜明犀利泼辣。沉郁中有诙谐,幽默中见辛辣。
前言:
1881 年9 月,一个孩子在浙江绍兴出生,他的哭声与常人无异,体型甚至比一般婴儿还要瘦小一些。谁也不会料到,这个普通的孩子在几十年后,会成为中国人的“民族魂”。他就是鲁迅,原名周树人。
鲁迅13 岁以前,周家算是当地的大户人家。然而随着家道中落,年少的鲁迅早早明白了人情冷暖。此后,鲁迅不得不到乡下的亲戚家避难。
在那里,他接触的几乎都是底层人民。这也是鲁迅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有真诚的朋友,生活近乎无忧无虑。
1898 年,18 岁的鲁迅进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4 年后,他公费留学日本。就是在日本,鲁迅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精神上的麻木远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行医用药或许能够挽救人的生命,却救不了他们困顿的心。想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使他们从麻木中觉醒过来,首先要依靠文学和艺术。从此,鲁迅毅然决然地丢掉手术刀,操起笔杆子。1918 年,他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就是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绝对地位以及震撼了无数人的《狂人日记》。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呐喊》《彷徨》这两部小说集的出版,是鲁迅用他那能够洞悉人心的眼神和犀利的笔调对现实社会的冷峻刻画。随后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又不乏温情,那是他对曾经美好生活的温馨回忆。而《野草》则是鲁迅一生哲学思想的精华。《故事新编》成书于鲁迅晚年,虽然说的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但都加入了鲁迅对整个故事意境的独特理解。然而鲁迅最成功,也最富有创造精神的,还是他的杂文。鲁迅的笔调太过犀利,精神太过深刻,眼光太过独到,对艺术的鉴赏力也太过敏感,这便是他的杂文能够被广为传诵且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可以说,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说话间八十多年已过,开卷之初,却依稀看见一位头发像刷子一样短短地直竖着,鼻下浓密的胡须仿佛一个隶书的“一”字一般的老先生,神情严肃,眼神坚毅……
......(更多)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散文、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等。其作品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更多)
朝花夕拾
2 狗·猫·鼠
11 阿长与《山海经》
18 《二十四孝图》
25 五猖会
30 无常
3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4 父亲的病
51 琐记
59 藤野先生
66 范爱农
经典杂文
76 略论中国人的脸
80 流氓的变迁
82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84 骂杀与捧杀
86 论“他妈的!”
90 沙
92 拿来主义
95 中国的奇想
97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呐喊
100 狂人日记
111 孔乙己
116 药
126 故乡
137 阿Q正传
彷徨
182 祝福
200 在酒楼上
211 示众
217 伤逝
239 离婚
......(更多)
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样的中国,绝不肯自己改变一根毫毛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