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梁祠》为巫鸿教授研究中国美术史的扛鼎之作,曾获美国汉学著作的最高荣誉——由全美亚洲研究学会(AAS)颁发的李文森奖(Levenson Prize)。作者融合东西方学术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角度,通过对佛教流行于中国之前一处最重要的石刻画像遗存“武梁祠”的全面描述和分析,梳理了近千年来中外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诸多解读汉代画像的创见,在解读画像的同时,向读者揭开了一幅汉代儒家知识分子展示自己思想世界的画卷。
......(更多)
巫鸿,196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87年获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博士,现任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部终身教授,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同时介入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展览策划。主要著作包括《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1989);《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1995);《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The Double Screen: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1996);《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2005)等。
......(更多)
总序
序
导言
上编 千年学术研究
第一章 武氏墓地遗存的发掘和初步研究
祠堂的配置与复原
祠堂主人及建造日期
祠堂及东汉墓地结构
第二章 武氏祠研究的历史回顾
传统学术
19世纪以来的综合研究
现代研究
对意义的探寻
考古学的启示
结论
下编 武梁祠:宇宙之图像
第三章 屋顶:上天征兆
祥瑞形象及图录风格
征兆图像的流行
武梁和征兆图像
第四章 山墙:神仙世界
西王母与“阴”
西王母与昆仑山
西王母:从神仙到宗教偶像
偶像之表现:西王母及其仙境
第五章 墙壁:人类历史
墙壁图像的一般解读
汉代的史学观
古帝王和历史进化
“三纲”与列女、义士
君主与臣民之责
拜谒场景:君权的表现
历史学家的自我表现
跋:武梁祠石刻画像的思想观念
附录
一榜题、图像志、文本
征兆古帝王列女孝子和义士忠臣刺客
二武梁祠研究年表
三武氏祠画像石详目
四引用文献目录
五索引
......(更多)
《诗经》原文并没有提及征兆之事,但是韩婴及其追随者在解释此诗时加上了他们自己的想法,这种诠释经典的模式贯穿了整部《韩诗外传》。书中提到许多出现在远古黄金时段的祥瑞。据韩派学者,尽管《诗经》没有记载这些征兆,但实际上在字里行间“隐含”了这些内容。更主要的是,他们认为《诗经》指出了祥瑞出现的特定条件。
武梁祠画像的这种内涵意味着中国艺术中“个性”之肇始。但是在这个历史阶段,个性还只能通过运用陈规化的形式实现。形式被当成语汇,艺术家是修辞学家,而“意义”则在象征性和再现性艺术的微妙交界处显露出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