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专论“五四”的一本书,收录十二篇文章,文章长短及体例不一,有论文,有随笔,也有答问。只是在将“五四”作为思想的磨刀石这一点上,取共同立场。答问部分夹杂个人阅历与感受,明显带有主观性。可即便是专业论文,也都是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相互缠绕。“五四”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既是学术,更是精神。《“少年意气”与“家国情怀”——北大学生之“五四记忆”》与《波诡云谲的追忆、阐释与重构——解读“五四”言说史》二文,尤为用力,不无新意,有心人能读出那些压在纸背的心情。
......(更多)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等著作三十余种。
......(更多)
序 言 1
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 16
“新文化”如何“运动” ——关于“两代人的合力” 49
波诡云谲的追忆、阐释与重构 ——解读五四言说史 78
“少年意气”与“家国情怀” ——北大学生之“五四记忆” 127
何为/何谓“成功”的文化断裂 ——重新审读五四新文化运动 140
走不出的五四? 155
兼及“思想”“文采”与“行动” 158
与五四对话 ──答《光华杂志》张静茹问 166
年长一辈应为后来者搭建舞台 ——答新华社记者任沁沁问 173
新文化运动是一个播种的时代 ——答《凤凰周刊》记者徐伟问 185
整个20世纪都是五四的时代 —— 答《东方历史评论》许知远、庄秋水问
......(更多)
出现思想萌芽与形成一种文化思潮,不是一回事。新文化运动并非某一个人的奇思妙想,或偶然出现的一篇好文章,它包括旗帜的高扬、同道的呼应、社会的接纳、读者的相随,这些合在一起才能够构成所谓“运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