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杨剑霄,男,江苏南京人。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2017-2019)、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2017)、日本驹泽大学客座研究员(2014-2015)。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佛教史、唯识学、宗教社会学。
......(更多)
总序/圣凯
绪论:回到“宗派佛教”——关于隋唐佛教史书写问题的反思
一、作为他者的隋唐佛教史书写:从佛教到中国佛教的断裂
二、“宗派佛教”从何而来:以汤用彤佛教史研究为中心
三、宗派佛教的书写何以可能:佛教史与宗派史之间的书写技艺
四、宗派佛教的表与里:义理与社会基础之间的张力
五、“宗派佛教”的书写范围与方法
第一章 制造玄奘的面孔:唐代法相唯识宗的创立
第一节 玄奘的二重神圣化:求法僧与译经僧的分离
第二节 宗派的二重谱系化:师徒相承与宗派谱系
第三节 宗派的“知识之门”:论辩有别与经籍有类
结语
第二章 知识的秩序:法相唯识宗判教说研究
第一节 佛教信仰中的经典“权力”
第二节 教相判释与经典结构
第三节 唯识三时判教成立史研究
结语
第三章 性修之间:法相唯识宗佛性说的基本语境
第一节 “佛性”的概念史
第二节 《法华秀句》卷中与印中佛性论争
结语
第四章 万法唯识:从地论师到法相唯识宗的心识说
第一节 本有、始有与理性、行性:吉藏、慧均所传地论师说
第二节 真如依持与梨耶依持:净影慧远以前地论师心识说
第三节 真妄和合与真妄依持:净影慧远心识说
第四节 第九阿摩罗识说:慧远、真谛与唯识宗
第五章 理性一味与行性差殊:法相唯识宗佛性说发展史
第一节 理、行佛性说的产生
第二节 二分业性与无有行性:灵润、神泰、义荣的理、行佛性论争
第三节 理性遍在与行性有无:圆测、窺基的理、行佛性说
第四节 通有无漏与尘劳之畴:慧沼三佛性说的建立
第六章 五姓各别与一性皆成:法相唯识宗的真如与种子说
第一节 经验本有与先验本有:唯识学本有义探析
第二节 所显真如与不二真如:唯识学真如观研究
第三节 真如所缘缘种子与法尔本有无漏种
结语
第七章 大唐的气象:法相唯识宗的历史世界
第一节 佛国泡影:武周时期的政教关系
第二节 广修功德:中宗、睿宗时期的政教关系
第三节 禁断之今:开元年间的政教关系
结语
第八章 谶纬、信仰与慈恩之衰:唐代法相唯识宗的衰落
第一节 普光、窥基的特殊性
第二节 武后当政与慈恩之衰
第三节 避圆测亦或避武氏:窥基离京之原因
第四节 金刀之谶与弥勒信仰:法相宗衰败之原因
第五节 衰而未亡与青龙大师
结语:问题与方法——唐代法相唯识宗的兴衰与隋唐佛教史硏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更多)
可以说,一直以来对玄奘形象形成的常识性理解一一玄奘以《成唯识论》为佛学核心主张和弘法根本的宗师形象(或《成唯识论》与“玄奘唯识思想”被直接等同的印象)一一是人为构建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是窥基一系“唯识论师”为创立宗而构建的产物。
如果深入当时历史情境,特别是玄奘圆寂后窥基的一系列行为,就会发现对玄奘形象的常识认识,其实经过了人为的刻意“制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