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希望了解日本思想现状的中国读者而言,本书是一个“窗口”:在今天的日本,《论语》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近代日本的《论语》解读也一定程度上折射近代日本的思想、社会与政治特征。
子安宣邦在书中梳理了近代日本解读《论语》的代表人物:诸桥辙次、伊藤仁斋、荻生徂徕等,并兼及朱熹、李泽厚等中国学者的解读。本书并非对这些解读的完整呈现,而是记录了学者们接近孔子曾经面对的问题的努力。从中可见:日本人是如何解读《论语》的;他们如何面对一些常问常新的问题,如什么是“学”“仁”“道”“信”“天”“政”“礼”。子安宣邦的解读方法同样可以启示:再次思考《论语》中的“学”“仁”“道”“信”“天”“政”“礼”等核心问题,对于当今中国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更多)
子安宣邦 1933年生。日本著名思想史学者,毕业于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子安宣邦以一系列著作,对江户时期以来的日本思想界重要人物及其代表的时代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性的研究。其思想卓然成家,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更多)
中文版序 致中国读者
导读 近现代日本与《论语》解读
绪言 《论语》与学之复权
第一讲 论“学”
第二讲 论“仁”
第三讲 论“道
第四讲 论“信”
第五讲 论“天”
第六讲 论“德”
第七讲 问“仁”
第八讲 问“政”
第九讲 问“孝”
第十讲 怀“德”
第十一讲 “忠信”与“忠恕”
第十二讲 死生·鬼神
第十三讲 身为“君子”
第十四讲 学“文”
第十五讲 温故知新
第十六讲 论“诗”
第十七讲 论“乐
第十八讲 论“礼”
第十九讲 弟子们的《论语》之一
第二十讲 弟子们的《论语》之二.
第二十一讲 弟子们的《论语》之三
第二十二讲 弟子们的《论语》之四
第二十三讲 弟子们的《论语》之五
跋
《论语》索引
......(更多)
再者,《论语》的古注并不是从求道的迫切性角度来解释“朝闻道”的,而是将此章解为:“如果能于此世实现早上听说‘道’的蕴意,则于夜晚就死去也无妨。”
也可以说,孔子的教示正是体现在多加的这句话上。关键是至今没有人补充的这句话,是由孔子加上的。正是这句话,使“孝”成为人之为人的一种重要的道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