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女作家赫塔·穆勒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项殊荣也给赫塔·穆勒带来了109万欧元的实际收益。赫塔·穆勒作品的最高成就应该算是今年夏季新出的长篇小说《呼吸钟摆》(Atemschaukel),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二战后在一个苏联劳改营里的俘虏的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政治纪实文学的不可忽视的作品。”德国《时代周刊》文学评论开篇就给予了赫塔·穆勒的长篇小说《呼吸钟摆》这样的评价。
在那个时期的专制社会中,时刻都有可能发生逮捕、酷刑和谋杀,这种恐怖的阴影像某种气味一样弥漫在人们日常生活所呼吸的空气当中。赫塔·穆勒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这种窒息的恐怖感在她的作品中表达了出来。
那个时代的牺牲者不仅包括纳粹分子本身,还包括当时被战胜者抓捕的人们:如所有17至45岁的罗马尼亚籍德国人,他们在1945年1月被送到了苏联劳改营中。其中遭到流放的有当时17岁的罗马尼亚裔诗人奥斯卡·帕斯提奥(Oskar Pastior),以及赫塔·穆勒的母亲。奥斯卡·帕斯提奥与赫塔·穆勒不仅有相似的经历,他们的共同之处更在于他们对语言力量的信任,一种根植于语言内部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穿越文字表面直达真理本身以及关于人类和政治的矛盾关系。正因为这样,这两位诗人作家决定共同完成赫塔·穆勒在2001年开始的这部文学作品。奥斯卡·帕斯提奥在2006年意外去世之后,赫塔·穆勒的文学创作因此停了一年之后才得以继续。
这是一部关于精神匮乏的纪实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是一个没有爱,没有希望的极端孤独世界。文中没有出现“仇恨”这样的字眼。我们可以在书中读到“虱子,黑夜中苍蝇的轰鸣,以及饥饿天使对每一个俘虏的守护,这是一个只有皮和骨头而没有血肉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恶魔给我们的晚餐送来的是杂草和土豆皮”。
赫塔·穆勒的文字中不仅透露着诗性,同时也有着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刻画,这两者又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和谐地共存于作品之中。这就是她语言的充满艺术感的图像性。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一个人物,即奥斯卡·帕斯提奥。将他的命运故事转化为一部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带着一种审美的冒险,因为它必须能够说服那些了解奥斯卡·帕斯提奥的人,同时也必须能够说服那些经历了这段历史,始终也无法摆脱这段恐怖的过去的人们。
《呼吸钟摆》一书正是这样扼住了大家的呼吸。
......(更多)
德国作家赫塔·穆勒获本届诺贝尔文学奖,让国内所有德国文学的爱好者跌破眼镜。她在中国的知名度几乎为零,国内文学界、出版界人士都表示,除了鲜见的几篇短文,国内对这位女作家的了解和译介实在少之又少。介绍当代世界文学前沿作品的《外国文艺》杂志对她只字不提,也只有《世界文学》在2003年第5期发表过她的一个小短篇《一只苍蝇飞过半个森林》而已。德国媒体甚至称穆勒为“德国文学的圈外人”。也难怪连她本人都称对获奖感到意外。
......(更多)
......(更多)
劳动营过去六十年了,吃依然令我兴奋不已。我用所有的毛孔在吃。
爱情是季节性的。秋天的到来结束了公园里的这一切。
一切持久的事物都不会随意变化自己,它们和世界之间只需要一种唯一且永远不变的关系。荒园和世界的关系就是隐伏,月亮和世界的关系就是照亮,土狗和世界的关系就是逃逸,杂草和世界的关系就是飘荡。而我和世界的关系就是吃。
......(更多)